慕道班與主日學 · 信仰生活 · 信仰Q&A

28.我對教會某些教導(特別是關乎社會的)有相反的意見,但我確信自己是信主的。那麼,我是否可以領洗呢?

答:先從技術角度回應這問題。慕道者能否領洗,要經過神父的准許,而神父一般會面見慕道者,只要神父在會面後,確認慕道者可以領洗,就可以。從技術上來說,在會面時,神父會就慕道者領洗的最重要元素,作出諮詢,而神父沒有問的,可視為不妨礙領洗的,而一般的倫理問題,神父不會一一拿出來諮詢的,所以慕道者可以理解為:這些問題不妨礙領洗。

以上是技術層面說明,以下說明當中的道理。

當慕道者說自己反對教會的訓導時,要留意以下四點:

(1) 對於相關課題,自己認識多少?

(2) 對於相關課題的教會立場,自己瞭解有多少?

(3) 自己是否已經有足夠的知識深度,對該課題作一周全的判斷?

(4) 會否公開地推動反動教會訓導的觀點?

前三點是要說明,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慕道者只是對該課題未有足夠的認識,因此不能接受教會的訓導。大部分具爭議的倫理問題,慕道者本身並沒有足夠的認知,達到真正反對教會的訓導。許多時候,都是慕道者「覺得」教會的觀點有問題,如果他們再進一步理解,才能夠談得上是否反對。在此情況下,算不上反對教會訓導。

舉例來說,墮胎這課題,教會幾乎反對任何形式的墮胎,部分處境,慕道者可能覺不人道,這往往是因為個人的判斷,與教會從整體看問題,視野不同。如果多一點理解,即使不能完全同意,未必就是反對。

再者,如果慕道者對該課題的理解,滿全了首三點的要求,自己對該課題真的有足夠認識,又完全明白教會的觀點立場,並且覺得自己可以心無窒礙地作出判斷,不認同教會的看法,但自己並不打算公然反對,只是良心上過不了,這仍然可以領洗。因為良心是最重要的判斷,在《天主教教理》中有關「良心」的條目,再三強調人要按良心作判斷。

雖然內心不認同教會現有的訓導,不過,如果只是個人良心的判斷,而非在行動上反對教會,這未必成為領洗的阻礙。在歷史裡,不少大聖人都曾經不認同教會一些具體的指示,但是我們不會視他們離開教會。

能夠意識到這問題的慕道者,正好顯示,他們對信仰的態度很認真,單是這一點,就相當歡迎他們加入教會了。

Photo by Mishal Ibrahim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