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如果教友留意一下,天主教的十字架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基督。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苦難的基督,就是強調被釘的苦況的基督。不過,也有一些十字架上的基督,神情安然,要強調的是基督的復活,所以也稱為光榮的基督。
所以,基督是陷於苦難中,但祂同時是光榮的。同樣地,祂的門徒也就是我們,也是陷入苦難的,也同時是光榮的。所謂基督的苦難,就是耶穌在實踐福音的過程裡,與別人的矛盾、不信任、傷害、敵意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覺與情緒。這正是我們的生活實況:傷害與被傷害、反對與被反對、偏見與被偏見等等。即使我們成為基督徒,這些苦難不會消失,正如耶穌最後也走向最大的傷害,就是死亡了。
那麼,慕道有何意義?這正在於光榮的基督。十字架的真正意義,就是說明:
死亡就是生命;
失敗就是成功;
恥辱就是光榮。
慕道,就是要從耶穌身上,學到再進一步做到十字架上的基督,在最苦難裡尋到光榮。
所以,慕道者不會一朝就變成聖人,即使有朝一日,慕道者成為教友,他們還是會有偏見、執著、不可理喻的一面。重要的是,教友應能憶起光榮的耶穌基督,明白自己即使如何不堪,又或如何在現世裡有錯誤,還是有一個光榮的方向,等待自己彳亍前進的。
從這角度來看,另一半的話,其實正是天主派遣他來提醒自己的不堪當,同時也提醒自己,即使現在還未做到圓滿,不打緊,因為光榮在前,基督在我身邊。
由個人到教會,道理其實也是一樣。教會過去的錯誤很多,因為我們總難免於人本身的缺陷偏差,總會走上歪路。但是,在錯過又錯過再錯過後,我們看到今天的教會,承認自己做錯過之餘,同時也想做回對的事情。具體來說,過去的教會是不斷分裂,但今天的教會卻尋找合一,希望與分裂的其他團體,重新結合起來。
正因為分裂後,明白分裂並不是教會的正常狀態,所以今天的教會,會尋找合一,正是想找回自己應有的面貌。這有點像,未曾失去,難以明白擁有的可貴。教會過去犯的各種錯,讓我們更明白什麼為教會來說,才是最重要,因此會在未來,更好地守護它們。
老實說,信仰不會把一個人此時此刻就變成聖人,這是事實,另一半說的話沒有錯。但信仰讓我們有一條成聖之路,讓我們可以勇敢地邁步,向前走,而且希望另一半也一同走。讓自己可以更好地走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