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道班與主日學 · 時事 · 信仰生活 · 信仰Q&A

30.子女考進了一所自己心儀的基督教學校,而非天主教學校,這樣對培育子女的天主教信仰是否有不良的影響?

答:這個問題不純粹是道理上的考慮,與實際情況關係密切。這裡先談原則,再談具體的考慮。

原則來說,兒童能夠在信仰的氣圍中成長,潛移默化,有助他們信仰的深化。這個氛圍,首先是家庭,其次是教會生活,再來就包括學校的生活。因此,家庭才是信仰培育的基地與搖籃,如果子女在家中能夠感受到信仰,遠比其他因素重要。同樣,教會生活也有其重要性,因為回到教會裡,如果子女能夠為信仰所吸引,他們未來才能夠有真正的教會生活。學校同樣是信仰培育的重要園地,特別是在知識上,在天主教學校讀書,能夠有系統地學習有關信仰的道理,參與學校的信仰活動,配合教會生活,有助兒童建立關乎信仰的習慣。

故此,未能就讀天主教學校,確實在其中一環上有點不足,這是無可否認的。但這不足只能說是不能更好,卻不足以動搖兒童的信仰,又或令兒童的信仰培育欠缺。因為,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才是子女最好的信仰導師,而教會生活亦標示他們的未來信仰生活,如果在這兩方面有足夠的得著,有理由相信,兒童已經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天主教徒。

也許家長還有另一個擔憂,就是子女在基督教學校裡,會被基督教所吸引。這裡又回到本與末的關係。如果子女在家裡有足夠的信仰培育,在教會團體內有活潑的信仰經驗,他們不會被另一個信仰方式所吸引。父母當然覺得天主教信仰是最好的,希望子女可以擁有這份美好,但子女是否能夠感受到,始終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做父母的,只能夠按實際的情況,給予他們最好的機會。

以上是原則,另外要談的,是今天香港的實際情況,就是學校是否能夠提供信仰的培育。在上世紀時,不少天主教學校都有傳教士駐校,他們的芳表可說是最好的信仰感召,不少學生從他們身上,看到信仰在生命中發生的重要意義。可惜的是,近年駐校的傳教士幾乎絕跡,這種效應已經消失。相反,由於學校文化的改變,不少天主教學校只能在形式上保持信仰培育,例如定期舉行彌撒、唸經、退省等等,但整所學校的信仰氣氛往往很淡薄,而且學校裡的教友是否能夠為學生樹立榜樹,不時也有不太好的聽聞。

這裡並非要批評天主教學校,況且在實際,仍然有部分天主教學校的信仰培育,辦得相當好,不能一概而論。總體而言,在現況下,天主教學校在信仰培育裡所起的作用,已經不如上一世紀那麼強,所以父母如果關心自己子女的信仰成長,可能更需要關顧的,是家庭與教會兩部分了。

Photo by kyo azuma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