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聖經新解(104)—太初有道

對觀福音中,已經要進入基督的苦難史,由於苦難史也可以和若望一起看,故此,我們在這裡先看若望的記載,然後才一起以四本福音的描述去看基督苦難。

若望福音開宗明義地說出耶穌的先存性:「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這是思高的譯本。

吳經熊博士的譯本是:「太初有道,與天主偕,道即天主,自始與偕。」在這裡,吳經熊明顯地借用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概念。

若望成書大概是主後100年,比起最早的書信得撒洛尼前書成於主後50年,斐理伯書成於主後60年,若望明顯是遲很多的。

若望成書的時間,令他能夠發展出成熟的基督論,這基督論,可說是若望經過深思熟慮,亦反省了當時代出現的異端而寫成,故此,若望的神學思想特別明顯。

而正正因為經過深入的反省,現代有些釋經學者,認為若望是神學性的,重點是表達他自己的神學思想,而不是歷史性的——當中對耶穌的描述,並不是歷史性描述。

這些學者認為,對比起其餘三部福音,若望水分最高。他們其中某些人,亦成立了一個名為Jesus Seminar 的研討會,學者們定期聚會,主要是提出哪些句子不是耶穌親自說過或做過的。這個組織,一般被教會視為較反動的組織,較多是基督新教的學者加入。(明)

 

One thought on “聖經新解(104)—太初有道

  1. 從根本開始,聖經就不是純歷史性的書。

    舉創世紀為例,天地萬物的創造,不是在七天內完成。聖經不是純歷史書或純科學書。

    每位聖史寫聖經時,都有聖神的默感,配合聖史的材料,去寫出一篇聖經,當中也包含當時聖史團體的信仰反省,特別如文中提到針對異端的反省。

    所以,每篇聖經都必定是神聖性的,當中有神學反省的幅度,也有歷史性的材料,也有聖神的默感,是多方面綜合的獨特文體。

    明白了這一點,任何以偏概全地去睇聖經都會有其不足之處。聖教會也因此而要求信徒去接受聖經研究的培育,好能正確地掌握面對聖經問題的態度。

    但一般的聖經閱讀,特別是聖言頌讀,未必要觸及這些聖經問題,主要從聖言觸及人靈的方面出發,作天人的交往。若果要再作詳細研究,就是神學的範疇,Faith seeks understanding.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