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活動 · 時事 · 信仰生活

茶樓為什麼不用QR Code?

今年實信青年年,教區有不同活動,但網上不時就有聲音,覺得這些活動根本就不是今天青年那杯茶。為什麼會這樣?甚至再闊一點:教區內有很多問題,已經是人所共知,為什麼年復一年,問題依舊?

近年上茶樓,漸漸養成自己斟茶的習慣,因為大部分茶樓都有樓面不足的情況,叫人來收點心紙已經要三顧草廬,斟茶這麼密集的重複行動,不如靠自己,不用這麼煩。

最近,住家附近的某連鎖壽司店裝修完畢,再度開業,女兒力邀下,一同去食壽司。一坐下,帳單上一個QR Code,用手機登入,在自己的手機上可以點東西吃。食物也不是人手送來,而是桌前的一行小小的路軌,會有形如火車的托盤,「速遞」過來。

於是,不再需要勞煩人手落單,也不用找伙計來看看是否漏單等等,同時亦無須人手送上食物。

為什麼同樣面對人手不足的困難,壽司店能夠善用科技去改善,茶樓卻不行呢?我想原因有二:

  • 茶樓老闆無法把生意好壞連結到人手不足上。茶客看到人手不足,於是自己動手解決,問題表面上就消失了。可要很長久地發酵,才會令茶客真的流失,而老闆就只看到流失,卻不能連結到真正的問題上;
  • 茶樓老闆掌握不了解決方法。要用科技來解決問題,決策者至少要真正地接觸到這些科技,對科技解決問題有信心,才有可能推動用科技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然而,老闆可能是上一輩的人,自己根本不用電腦,更不用說各種科技了。如此,自然談不上用新方法解決問題了。

把這思維應用到教會內,有助我們明白,為什麼活動政策總不到位:

  • 決策者看不到問題在哪裡。雖然大家都知道,新教友流失很嚴重,青年教友買少見少,但做決策的人,並沒有直觀認知。少教友?堂慶彌撒,主教看到是很多教友冇位坐喎?年輕教友流失?堅振時場面很溫馨很盛大呢﹗沒有親身感受,沒有迫切解決的動力。
  • 世代變更,許多問題要解決,要全新的思維。接觸年青人的方式,年青人的溝通方法,為決策者來說,全是天方夜譚。抓不住新思維新局面新方法,想面對不斷冒出來的當下狀況,緣木求魚。

點解決?找合適的人,就是直觀問題又有新方法的人囉。

Photo by Mitya Ivanov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