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音
「天氣轉涼了,你記得督促孩子穿厚一點才上學!」、「你們有足夠棉被嗎?我這裡還有兩張,要過來取嗎?」、「我有些羊毛襪子,你過來帶回家給孩子們穿吧!」……每年入秋後,只要天文台預測氣溫將會下降,不管下降幅度有多少,我和外子也會接到婆婆的來電,提醒我們要注重保暖。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雖然我們並不是與婆婆同住,亦非不懂面對天氣變化的小嬰孩,但老人家的叮嚀,實在比厚大衣還要溫暖。
其實為人父母者,每當看見(或覺得)子女有所不足,甚至有所不是時,總會多加勸告和叮嚀,這是愛的表現。可惜並非人人也懂得父母的苦心,也有人認為父母太囉嗦,索性不理睬他們,令父母十分氣結和難過。
眼見孩子馬上要闖出禍,卻又不理勸告,父母必然焦急萬分。直到真的闖出個禍兒,縱使父母出言責備,但其內心亦難捨戚憂。若然子女所犯的是不能挽回的大錯,為自己及別人帶來無盡痛苦之餘,父母看在眼裡更是苦上加苦!同樣,慈悲的天主看見人類不理祂的勸喻,甘願墮入罪惡時,衪亦同樣痛心。
創世紀記述了加音和亞伯爾兩兄弟的故事。兄長加音耕種,弟弟亞伯爾負責牧羊。經過一番勞苦,終於有所收成了!兄弟倆各自從收成中拿出一部分來奉獻給天主。亞伯爾特意挑選了最好的產物作奉獻,天主也特別惠顧了他和他的祭品。可是加音得知自己的祭品沒被接納,不禁妒火中燒。天主見他如此憤怒,擔心他未能克制負面情緒而闖出禍,因此勸導他說:「你若做得好,豈不也可仰起頭來?你若做得不好,罪惡就伏在你門前,企圖對付你,但你應制服它。」(創世紀第四章七節)可惜加音對天主的勸喻充耳不聞,任由嫉妒的火苗在心內肆意燃燒,最終釀成殺弟悲劇。
殺人確屬大罪。然而大罪絕非出於偶然!因嫉妒而產生的憤怒使加音埋沒人性,假若他接受天主的勸喻,及早懸崖勒馬,就不會進而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錯。
犯罪是有違愛的行為,加音對天主和弟弟產生怨恨,固然違反了愛,到底怨恨之罪有多嚴重?我無權判斷。但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即使是最輕微的罪,能導致愛德衰弱,是妨礙我們修德成聖的障礙物。至於故意的小罪,若不及時懺悔,就會使人漸漸傾向於犯大罪。(《天主教教理》1862-1863)當初加音漠視上主的呼籲,不單錯過悔罪的機會,也讓自己墮入大罪的深淵。
天父為了我們的益處,把自己的愛子耶穌打發到我們中間,以言以行教導我們。只要我們接受聖言,就有脫離罪惡的機會,亦可讓自己重塑成愛的器具,優化世界。試看伯多祿,他行事魯莽,又曾三次拒認耶穌;還有保祿,他曾痛恨耶穌和基督徒,又迫害過教會。雖然他們都曾經犯錯,但最終也接受了上主的勸喻,及時悔罪。悔罪不單能削弱泥足深陷的危機,亦能讓自己踏上成聖之路,就像伯多祿和保祿一樣。
我們都是軟弱的人,容易陷於罪惡中。然而慈悲的天主絕不會放棄我們,衪已派了耶穌來到我們當中,以聖言引導我們走出罪惡。這份愛的勸喻,你願意接受嗎?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Jordan Rowland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