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做些少更正。上次說及耶穌說的其中一句,「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是出自瑪竇,但原來馬爾谷也有。若馬爾谷也有,則可以肯定,馬爾谷是更早的版本,因為成書時間更早。
耶穌的其他十架上的說話,包括若望的「我渴」及「完成了」耶穌說完,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
路加的描述,是「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說完這話便斷了氣。
瑪竇的說法是,耶穌又大喊了一聲,遂交付了靈魂。
馬爾谷的說法是,耶穌大喊一聲,就斷了氣。
四本福音中,瑪竇、馬爾谷最接近,路加和若望則各有不同。但是,據福音記載,當時在場的門徒,只有若望,是不是若望最值得相信?
馬爾谷的資料來源,據說是來自伯多祿。路加的獨特報導,有其自己的獨家材料,曾有人說來源是聖母。
那麼,究竟誰最準確?若我們這樣看聖經,渴望在聖經文字中尋找最準確的歷史事實,肯定會失望。要在聖經中尋找準確的歷史,很多時是非教友。
若是教友,我們重點是今天這一刻,天主想通過這經文,這一刻的我說些什麼呢?那麼,聖經就是天主對我們說話的家書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