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偉民
免疫力是天主給我們的恩賜,它守護著我們身體的健康,殲滅體內的不正常細胞。不過免疫力也並非時時能夠發揮其功效,例如,在某些情況下,癌細胞就逃過了免疫系統的防守,不但不被消滅,反而不斷生長,危害當事人的生命。面對各種癌病,醫學界不斷努力硏究新的治療方法,一種相對新的療法-免疫治療,就是藉著一些藥物,去回復身體免疫力排除癌細胞的本有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以上所說的,只是一個對免疫治療的簡單解釋,如讀者想更進一步認識這方面的資訊,請向閣下的醫生查詢。
信仰上,我們的社會每天也受著很多不良的價值觀所影響,例如「短視近利、認命心態、貪婪奢望、科技至上、競爭攀比、投機倒把、勝者為王和弱肉強食」等(參閲:《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53號)。只要看看這世界,便不難看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一些人極度缺乏生活必需品或居住在惡劣的環境而得不到他人的幫助,富有的卻在不停的消費,環境廣受污染,大地資源被耗盡,地球暖化,而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只是沒完沒了的不斷競爭,打工一族就只能一味拼命的去幹活⋯⋯這些狀況愈趨嚴重,真的有點像癌細胞,不斷滋長,並蠶蝕著我們的社會。
每一個人都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被賦予良知和判斷能力,被天主委託去管理這世界。面對不良的社會現象,人會感受到有一份自身責任去糾正它。但面對現今的處境,也許有人會感到失望和無奈;可能有人曾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去扭轉這情勢,但苦苦掙扎後卻不曾有任何轉變;也有人久而久之變得麻木了,接受這是現實的一部份,好像是失去了對抗這些不良價值觀的免疫力一樣。
我在想,難道人類就是這樣走下坡?我們可以怎辦?有沒有解藥呢?最近,我看到教宗方濟各的一些教誨,我覺得就是我需要的答案。教宗在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中指出,白白分施的舉動是「令人最能信服的福傳途徑」。我覺得教宗說的真好!試想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如果我們看見一位朋友願意慷慨助人,我們一定會讚他好,覺得他充滿「正能量」,使我們失落的心情重新振作起來,我們也會更願意學習那位朋友的芳表去助人,而這精神亦會再感染其他人,正如教宗在文告中也指出,「人性的不求回報是義工行動的酵母」。大家看看聖德蘭修女的一生,教宗說,她是「讓人看到天主愛窮人和病人的愛德模範」,她是「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她幫助我們懂得,「行動的唯一準則是不求回報的愛」。聖德蘭修女的貢獻已結出果實,很多人願意追隨她去服務窮人,同時告訴世人,只要我們願意奉獻自己,這世界是可以變得更好的!
醫學界需要專才去硏究新的治病方法,而對整個世界而說,我的朋友,我們需要大家的一分力,儘管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我們依靠的是天主,有天主的祝福,你願意奉獻出的五餅二魚將可以餵飽成千上萬的人。當然,我們去服務之前,也要先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包括身體上和靈性上的,兩方面我們都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身體上我們要作息有序、均衡營養、定時運動、保持樂觀並避免過大的壓力;靈性上我們要每天祈禱、熱愛聖言、勤領聖事、生活上努力活出信望愛三德。如果我們願意奉獻自己,我們都要成為喜樂的一群,正如教宗在文告中說:「白白分施的喜樂是基督徒的健康顯示器」。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Elaine Casap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