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 宗教與藝術 · 信仰生活

白色絲帶 (The White Ribbon)

這是一齣德國電影,所有事情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德國小村落,那𥚃有一連串仇恨、暴力、和罪惡的事。首先,醫生的馬被鐵絲絆倒,馬、人都受傷,馬要人道毀滅。男爵工人的妻子在工業意外中喪生,接下來,男爵的菜田被毀、兒子被人虐打。喪妻工人的家人對男爵充滿仇恨。村裏的牧師為領堅振的兒童上道理課,但一直用懲罰去威嚇孩子,做錯了事要他們帶白絲帶,以作識別,又或在晚上綑綁睡床上的孩子,使他們充滿罪疚感。醫生㚈貌道然,但性侵管家及女兒。智障的孩子眼被弄盲,發生的一連串的事使村民互相猜忌、嫉妒、仇恨。但一直到完場都找不到兇手,為什麼是這樣?

我想劇本想表達的就是罪惡的氛圍,它竉罩整個村子,使人身陷其中,受感染而不能自拔,有想離開的人,例如男爵的妻子,但被丈夫阻止了。男爵、醫生、警察代表社會的統治者、人民的家長,他們用懲罰去阻止惡,但他們本身也是惡的一部份。牧師代表宗教,他用懲罰、恐㬨去對待孩子,但毫無無效果可言。為什麼輸得這麼慘?因為村裏沒有愛、沒有憐憫。

馬爾谷福音8、10章寫耶穌治好貝達賽特及耶里哥的瞎子,若望福音9也記載耶穌治好胎生的瞎子。活在罪惡中的人也和瞎子一樣,見不到光明和希望。福音中的瞎子被治好,因為他們決心和以前的生活告別,願意洗入耶穌(史羅亞水池有被派遣之意),而耶穌之所以能克服罪惡,因為祂是公義也是慈悲。光是懲罰,沒有愛和憐憫,罪惡不能被擊倒。所以耶穌以愛的至極表達 – 為人的罪而死 – 去擊敗罪惡,救贖人類。

只以法律或極權主義去消㓕惡只會釀成更多惡,例如世界大戰的發生,除非我們把目光放在主的公義和慈悲,我們才能重新恢復視力,看到出路和光明。

讓我們都向主基督求開眼、求潔浄、求平安,即求救贖在罪中回頭過新生。

阿信
2019/5/5

[電影另有譯為「白色恐懼」、「白色緞帶」,港譯為「白絲帶」。]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