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厄瑪烏的兩個門徒的經歷,是路加的獨家報道。他們傷心地離開耶路撒冷,在路上遇上陌生人傾談,最後,邀請這陌生人同住,竟然突然發現這人是耶穌,但耶穌卻隱沒了。
有些學者認為,這一段記載,是路加的創作,為表達出他個人的神學。
我們在這裡並不是要贊成或反對這種觀點。我們想探討的是,學術討論和普通教友為何好像很難將觀點融和。
一般教友,或許因為對聖言的尊敬重視,所以看到任認為聖經是「創作」的觀點,都有頗大的反感。但作為學術研究,在神學院中的課堂,教授們卻用上批判的手法,把聖經抽絲剝繭地化驗,學生們不會有情緒化的反應,若要反對有關研究理論,很簡單,就是找出更有力的證據,去支持自己的說法。
這種研究方法,當然不只限於聖經或神學,而是任何在大學的學科,都需要經過批判性思考,才能建立更堅固的學術理論。神學或聖經詮釋學也是一樣。
這就形成學術研究和普通教友的觀點,好像不易融和。教友容易情緒化,學者則要求證據。
無怪乎一些很保守的教會,反對教友讀神學,認為讀了神學,反而容易令人失去信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