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從三分鐘呼吸空間到三個鐘的覺察空間

那天,晴陰交替,全城呼吸著低氣壓,無論氣候或人心;有種窒息的感覺,令人喘不過氣。千頭萬緒,想從這些理出頭來,無力感卻伴隨。我選擇走入大自然,由石屎路轉上石級,踏在濕潤的泥地上,皆因那天早晨下過雨。

天氣十分炎熱,三十多度高溫,配合防曬裝備,一步又一步,我開始享受那放空的每一步。與隊友一前一後,各自步行,我展開自己的「三分鐘呼吸空間」定靜步行,由頭到腳板,細心地覺察此刻身體給我的訊息。

腦際間忽然出現一個意念,「三分鐘呼吸空間,不也可延展成為三小時的覺察步行嗎?」此刻,就讓我覺察當下,認出那無力感、窒息感,人人都不是

20190628_161600

想被明白嗎?你和我,你們和我們,不都一樣嗎?我們都需要釋出同理心,對自己,對別人,對眾生;一步又一步,我意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份發現,就如大自然賜予的療癒力。憤怒、被誤解、被刺激 (triggered)……都變得沒有位置,除非你附予它們力量。

一步又一步,我像天線得得B豎起感官天線,耳聽雀聲,眼看面前的每一步,皮膚是熾熱陽光帶來的觸感;不一會,遠處傳來驟近的雷聲,抬頭望天,灰藍的天色現出厚厚的大片灰雲,告訴我們:「山雨欲來了!」既來之,則安之。風雨到來,唯有沉著氣,繼續上路,接受需要忍受雨水沾濕衣衫鞋襪帶來的不自在。

覺察步行間,我更深體會到,生命中每一個變化,其實都是常態,都要我們以勇氣與毅力,學習面對。與它並存,甚至穿透它,覺察它的真貌;在那裡,我觀到自己的軟弱與堅強,因為在那裡,在覺察中,我聆聽到天主在我心中的微小聲音。近日常被引用的 ”Be water, my friend.”,我視為一種更深入的默觀取態,而非策略模式。李小龍曾懷著至誠以這句說話鼓勵他的朋友,可謂他的哲學性方面的領會。

滂沱大雨中漫步,原來更有助我專注在此時此刻,在全城處於低氣壓中,我盼望與同行者共度時艱,鼓勵大家守護自己的心,好好照顧自己。「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困苦嗎?是窘迫嗎?是迫害嗎?是饑餓嗎?是赤貧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 8:35)聖保祿這句話投進我的心,縈繞不退,究竟什麼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又是什麼使我們與地球村朋友的連繫隔絕,甚至出現撕裂?是歧見嗎?是想說服別人卻不得要領嗎?是不被認同嗎?是自我嗎?……照顧自己的身心靈,不是人人的必修學問嗎?

文 ‧ 細雨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