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選擇慈心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救了那名傷者,出於憐憫之心,他在作應做的事,此舉其實十分破格。試想,撒瑪黎雅人與猶太人一直存在嫌隙,兩族人老死不往來。那撒瑪黎雅人拂袖而去,不顧那傷者,甚至被視為合情合理。

但他選擇憐憫,並付諸實行,暫且放下兩族人的恩恩怨怨,救人為先。他的拯救行動,不單止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好處或償報,很可能他尚在趕路途中,另有事情要辦,幫忙受傷者,帶他往旅店安頓,必會為他添上麻煩。本著愛人的精神,他不怕麻煩,亦不會以此為拒絕幫忙的藉口。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榜樣,給我更深入的反省及提醒。在我們身邊,充斥不少有形無形的框框,又或是既定及固有化了的分野,牢不可破的界線,或那是屬於我們的,這是屬於他們的,層層厚重的包袱,彷彿這個世界只有二元對立,敵我必須分明。這樣,是否沒有為意,我們共同所需要的,不都是一樣嗎?易地而處,將心比己,大家都不是需要被關顧、被保護、舉手之勞的協助,甚至是人身安全的救助。人的最深處,需要的,不就是被愛、包容、接納嗎?

將人以物化、規條化、界別化,而非人化;在一個人身上,只看到這個人背負的歷史及背景包袱,而不是看到他實在此時此刻的需要,成為今天我們要面對的課題,也是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當同理心已沒有位置時,人只會繼續被非人化,連結、修和及共融的路仍然漫長。

(細雨)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