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是加籍外科醫師,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英國海軍作駐院外科上尉,1919年獲得皇家外科院士。1926年患上肺結核,用了新創的「氣胸」療法去醫自己,結果痊癒。1928年在蒙特利皇家維多利亞醫院當胸肺科醫師,發明多項治療法及治療工具。他為窮人得到醫療而四處奔走,1935年走訪蘇聯,回來大力推廣其社會福利醫療制度,並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他到前缐創流動輸血單位為傷兵服務。1938年得另一位醫生介紹認識延安的中國共產黨八路軍領䄂毛澤東,開始了為中共前缐軍隊作外科手術、建醫院、訓練醫療人員,1939年末因割傷手指感染,患上敗血病逝世。毛澤東對他的貢獻高度肯定,認為他無私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在中國,以白求恩命名的醫院、學校、機構也很多。
白求恩是位充滿理想的人,但他也有很多弱點及盲點,他好色,酗酒、剛愎自用,堅持在戰場建醫院及醫療訓練學校,結果被日本人炸毀,對人也懷有偏見,醫療也有錯誤,但他在中國找到伯樂,受到百姓、士兵的愛載,所以臨死也說自己在中國找到快樂。影片結束時記錄他的遺言:
「我們為之而戰的中國和世界會有和平和公義,不再會有暴力和飢餓,不再有仇恨天專利,不再有傲慢地使用權力,不再有軍人殘暴歐打人民、殺頭或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
任何制度或政治都會腐敗、變質,白求恩如果生活到現在,看到理想幻滅或實現無期,都會絕望、沮喪。人生走入困境的機會時會發生,整本新、舊約聖經都在講人生困境的事:
亞巴郎晚年得子,卻要把獨子獻祭,這不是人生的困境嗎?但亞巴郎選擇繼續前行,和依撒格上摩黎雅山上去,儘管一行一傷心,但堅信:「我兒!天主自會照料作全燔祭的羔羊」(創22:8)。之前我也為此作過反省,亞巴郎的信德絕不是立時可成就的事,而是每次考驗堆積的後果。
申命紀結束時,上主讓梅瑟上了乃波山,把巴勒斯坦全境指給他看,但他卻進不了福地:「這就是我對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說我要給你後裔的土地。我讓你親眼看見,但你不能過去」(申34:4)。但梅瑟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信仰,聖經說他懷著信德去見天主,因為祂明白:「上主自會照料」;上主讓他離開世界,不就是讓他進入真正的福地嗎?所以聖史說:「以後在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一位像梅瑟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來往;以及他在全以色列眼前所行的一切大能作為,和一切令人畏懼的大事,也沒有人能與他相比」(申34:10、12)。
戶籍紀記載以民雖然在梅瑟帶領下,在曠野流徙四十年,但因為人心的迷失,對上主的叛逆,所以終於不能進入福地,結果第二代的以民要再用另外一個四十年去在曠野流徙,這肯定是困境,但這障礙卻是為歷練,為以民明白自己的軟弱,更好接受上主的帶領,為將來成立國家作預備,所以困境是歴練。
民長紀記錄的是天主如何派神恩性的領䄂,在異民中建立上主子民的身分,有些民長稱職,有些失敗,民長紀結束時是絕望的呼聲:「那時,在以色列沒有君王,各人任意行事」(民21:25)。這樣的時候要怎樣做?不是要回歸自己的內心、祈禱、安靜等候,而且相信天主最終必不會拋下祂的子民嗎?
撒慕爾上、下講天主如何預備以民立國,選出自己的君王。撒烏爾和達味的惡鬥,過程曲折、波瀾洶湧,最終達味為王,統一十二支派,但聖史卻讓我們看到人的軟弱,王朝會由盛變衰,因為他們「不是拋棄你,而是拋棄我作他們的君王」(撒上8:7);天主想我們在困境中學到的是,只有上主才是我們真正的君王。
列王紀上、下記載達味王朝後有撒羅滿短暫的繁華,但不久即南、北分裂,以民在異民中生活,多採混合崇拜,為了眼前短暫的利益,背棄天主。天主不斷派先知作警告、呼籲,但最終北國亡於亞述(元前722),南國亡於巴比倫(元前587),這還不是一個民族的絕境? 但聖史總是讓人懷有希望,因為列下25:27-30講猶大王耶苛尼雅被放出獄:「猶大王耶苛尼雅被擄後第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巴比倫王厄威耳默洛達客在他登極元年,大赦猶大王耶苛尼雅,放他出獄⋯他的生活費用,在他有生之日,每天不斷由巴比倫王供應」。而編下結束時是充軍的猶太人終可以回國(元前357):「波斯王居魯士這樣說:上天的神「雅威」,將地上萬國交給了我,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築一座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他的神與他同在!」(編下36:23)
回歸的以色列人經歷波斯、希臘的統治,再受到色婁苛皇朝(敍利亞)安提約古四世的迫害,結果有瑪加伯的起義,但祗維持了六年,跟著的摩爾哈斯皇朝也只有30年的復甦,接下來就是羅馬人的統治。在民族陷入困境的年代,以色列人對國家、民族、個人的困境作了深刻的反省,因此我們有智慧文學,其中的約伯傳肯定在痛苦中人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承擔和依賴天主,這就是耶穌說的「背起十字架跟隨我」。
其它的智慧文學包括聖詠、箴言、訓道篇、智慧篇、雅歌。我特別喜歡訓道篇,作者通過對世界負面的看法去激勵人要持守、仰望,因為只有天主才是歷史的主宰:「我觀察了天主交予人類所應從事的事務,得知: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適時,並賜給人認識時事的經歷,但人仍不能明瞭,天主自始至終所做的工作⋯我心裡想天主必要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各種事情和行為,在天主那裡都有其定時」(訓3:11、17)
要在困境中尋找出路需要耐心及勇氣去承擔苦難,否則耶穌不會說跟隨祂就是背起十字架,耶穌也可以找到速戰速決的方式,但祂卻選揀了受苦、忍耐、承擔,這是聖經啟示的路,難以入耳,所以伯多祿勸耶穌逃避或以暴力解決(若18:10)。
每個人在困境中都有自己應對的態度和做法,我絕對沒有資格去批判他們,只是作為基督徒,我自己的做法是返回自己的內心,在聖言的啟迪下,嘗試去聽天主的聲音,因為只有離開外界的喧嘩,智慧才會在祈禱中浮現。困境愈難,我們愈要仰望及持守,注視主耶穌,看祂如果面對苦難,看祂無論怎樣,都沒有採用暴力或殺害,而祂最終的交付贏來的是默示錄形容的新天新地,在那𥚃只有光明、沒有黑暗和眼淚(默22)。
為香港祈禱。
阿信
2019/7/7
溫市
Photo by Nicolas Solerieu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