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早上,教區傳播處主任馮一鳴兄打電話給我,問我們塔冷通心靈書舍會不會成為抗爭者的休息中心及支援中心,因為星期六的衝突位應在油尖旺。
成為支援中心,要有一定的物資、藥物及有一位懂急救知識的人隨時候命。結果,我們考慮了一個上午,便答應了。
我們立刻在臉書上宣傳,8月3日塔冷通會成為祈禱站、休息站,我們會通宵開放給有需要人士。
要預備少許物資。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會上來,若要一位懂急救的朋友通宵候命,又有點過分,結果,我們想起在金輝大廈樓上有一位教友居住,應該可以幫忙。我便找她說,不必在書舍候命,但若有突發需要,可能便會立刻找她。
8月3日晚上,只有《時代論壇》(基督新教的週報)的記者大約在9時上過來,原來基督新教有很多教會也加入成為休息祈禱站,所以《時代論壇》的記者便走訪各教會,也前來我們處看看。
我們在12時多便在書舍休息睡覺,整夜都沒有人前來。原來,出乎意料之外,當晚衝突最劇烈的地方是黃大仙,聖雲先小堂便接待了一些人。我以為這就是最後結局。
8月9日下午,當天我休假。突然,同事來電,說有一位連登青年,情緒激動地前來書舍,青年的家人是藍絲,感到很大壓力。青年怎會走到我們這裡?原來是看了我們的臉書,知道我們會接待有需要的人。
我這位同事,有些客人很喜歡她,但也曾有客人在我的Whatsapp留言說,「我有點怕你那位女同事」。可以說,我這位同事是有點兒「性格巨星」。
但是,這位連登青年到來時,是哭著的,我這位同事竟然會和這青年同哭泣。為了保護這青年,我不方便說其中細節。但我同事說,青年是「喊住嚟,笑住走」。
我在電話中著實讚賞了同事幾句。我這位很有「性格」的同事,竟然會以一位姨姨的角色來安慰人,又再出乎我意料之外。結果,我們這書舍最後也接待了一位有需要的人。
香港這時候,不正是需要與哭泣的人同哭泣嗎?
作者:楊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