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傳統,一直認為伯多祿前後書的作者是宗徒伯多祿,因為書中開宗明義地說出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宗徒伯多祿」。
但是,如其他書信一樣,近代總有學者提出作者不是伯多祿。首先是文筆太優美了,不似是魚夫的手筆。其次,作者的語調不像和耶穌親密共聚三年的人。
在前書5:12,有這樣描述:「我藉忠信的弟兄息耳瓦,給你們寫了這封我認為簡短的書信……」所以,有另外一些學者認為這信是伯多祿口述,由息耳瓦執筆。
至於伯多祿後書,爭議性一直存在。因為此書在公元三世紀才給人發現,早期教父甚至熱羅尼莫都不承認其正典地位,要到五世紀,才被教會立為正典一部分。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伯後和伯前的聯繫似乎不大,但和猶達書卻顯出很大關聯,尤其是猶達書4-25節和伯後二章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可能一封信參照另一封信。
作者寫出經驗過耶穌顯聖容(1:16-17)、稱保祿為可愛的弟兄(3:15-16),目的是要令人相信他的身分。
神學思想方面,主要是駁斥假教師及異端。當時有不少人在懷疑耶穌為何還未回來,作者便說,「就是在天主前,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的救援必要快來,但我們卻不確知在哪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