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茂光
聖堂給我的感覺,像紅樓夢裡的大觀園。
紅學家余英時先生,認為紅樓夢描寫兩個世界: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大觀園正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在大觀園,年青人一起寫詩、猜燈謎、賞花、吃螃蟹…。大觀園代表乾淨與純潔,而大觀園以外的世界就代表骯髒與墮落。
聖堂也像我們的理想世界。主內的兄弟姊妹,一起參與禮儀、唱詩、聖經分享、聯誼活動…。我們享受聖堂的生活,有時甚至樂不思蜀,不想理會外面的世界了。 正如耶穌顯聖容時,伯多祿也樂而忘返:「師傅,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張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谷九5)
在紅樓夢裡,「黛玉葬花」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一陣風過,樹上的桃花落得遍地皆是。寶玉怕花瓣被踐踏,便兜起放入池內。黛玉卻認為撂在水裡不好,因為大觀園的水乾淨,但一流出去,混入人家髒的臭的水裡,仍舊把花蹧蹋了。倒不如拿土埋了,讓花兒永遠留在潔淨的大觀園裡。這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只是十多歲的孩子,會對外面的世界感到害怕。
但基督徒的使命,卻是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十六15)而且,耶穌叫我們放心,因為祂已戰勝了世界。(若十六33)可惜,雖然耶穌這麼說,他被捕後,門徒還是四散逃跑,躲起來了。
明哲保身,也是人之常情。遇到不公義的事,若不直接影響自己,便保持緘默;看見有人被欺負,為免惹上麻煩,便裝作看不見,將自己關在虛假的安全感裡。沒錯,大觀園外面的世界是骯髒的,但教宗方濟各鼓勵我們走出去。即使在這過程中,我們會踩到街上的泥濘,令鞋子沾上土漿,即使經歷重重波折,因而傷痕累累,我們仍不用害怕,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我們必須跨步向前,主動地尋找那些軟弱跌倒的人,站在十字路口歡迎那些被遺棄的人。(福音的喜樂24, 45, 49)
耶穌吩咐我們給饑者食、渴者飲、裸者衣。(參瑪廿五36)但若選擇留在安全領域內,我們比王熙鳳好不了多少。如果劉姥姥不找上門,我們還會幫助她嗎?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