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聖經反省兩則

一、天使及墮落的天使

學習如何去看懂聖經是終生的功課;首先,聖經是富啟示性的,但天主的啟示是通過人類歷史去進行,所以由舊約到新約,我們可以看到聖經本身有歷史因素、文化因素,文學因素,而且最重要的她是神學的反省。我們必須接受聖經的文學體裁,然後從故事或記載的事件去看聖經作者要傳達的信息是什麼?在啟示的歷史的過程中, 人對天主的了解是循序漸進的,也有自己歷史、文化的投射,一直到新約耶穌的到來,祂才清楚的向我們啟示父,但我們的了解仍然是有限,所以要靠聖神在教會內的帶領。

舊約描寫的天使就是天主的使者,最令人深刻的是天使守樂團,顯示給亞巴郎羅特(創3、18)等,請查看聖經詞典192,為什麼要有天使呢?這是因為神、人是有距離的,只有梅瑟才能面見天主,但不要忘了梅瑟是耶穌的預像,所以天使,天主的使者就要傳達天主的信息,許多次天使報喜,也報警告,這不是顯示天主慈悲,打破神人的距離嗎?

直到新約才講到犯罪的天使:「天主既然沒有寬免犯罪的天使,把他們投入了地獄,囚在幽暗的深坑,拘留到審判之時」(伯後2:4)及「以後,天上就發生了戰爭:彌額爾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龍交戰,那龍也和牠的使者一起應戰,於是那大龍被摔了下來,牠就是那遠古的蛇,號稱魔鬼或撒殫的。那欺騙了全世界的,被摔到地上,牠的使者也同牠一起被摔了下來」(默12:7-9)要知道,默示錄及伯後的寫作背景都是教會面對迫害,而撒旦也是默示文學體裁的特色之一。我認為伯後和默示錄的作者都邪恶有著深刻的反省,那就是堅決反對天主的勢力,無論多大,甚至如犯罪的天使一樣,最終都會被天主制服的。我們聽故事,不要光著眼枝節而放過了中心信息啊!

二、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嗎?

對於這個問題,出谷紀及申命紀有不同的傳統:「凡惱恨我的,我要追討他們的罪,從父親直到兒子,甚至三代四代的子孫。凡愛慕我和遵守我誡命的,我要對他們施仁慈,直到他們的千代子孫」(出20:6)、「不可為兒子的罪處死父親,亦不可為父親的罪處死兒子:每人應為自己的罪被處死刑」(申24:16),到了厄則克耳先知書18:2-3:「在以色列地區內,你們有這樣流行的俗話說:『祖先吃了酸葡萄,而子孫的牙酸倒』這話有什麼意思?我指著我的生命起誓──吾主上主的斷語──在以色列決不能再容許這俗話流行」;「誰犯罪,誰就該喪亡;兒子不承擔父親的罪過,父親不承擔兒子的罪過;義人的正義歸於義人自己,惡人的邪惡也歸於惡人自己」(則18:20)。

為什麼有兩個傳統?因為從天主的啟示及猶太民族的反省,明白人要承擔罪過,因為承擔也就是悔改,但為什麼有另一傳統?例如天主寬恕達味殺烏黎雅,但卻說刀劍不離他的家(後人),那是因為聖經作者明白罪的氛圍是很大的,一個人做錯會影響後人、團體、社會。大家如果想對舊約多些了解,可以看深入淺出的書籍,例如《呵氣如蘭 – 舊約聖經研讀及反省》,塔冷通有售。

阿信

06/02/2020

Photo by Leandro Almeida from Burs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