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
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作 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譯 者:姚怡平
發 行: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9 年
頁 數:487 頁
定 價:HK$160
這是一本講思考的書。它的「硬」、封面的黑白合體,那麼「酷」,可能已嚇怕了你:「噢,算吧,我要的是輕鬆,不想用腦了!」究竟我們有多明白自己以致群眾是如何思考的嗎?老實說,我還未讀完此書,但它「硬」與「酷」的背後,作者筆下的神經科學、遺傳學等衍生的方法論,深深吸引我,帶著很大的好奇心,又想測試自己,有否「自以為是」?!
作者表示,講道德、愛說教,隨之而來自然是愛批評及論斷,堅執著正義,跌入「我對你錯」中,結果永遠又是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而角力場也永遠處於政治與宗教中。出路呢?這也是我喜歡讀此書的另一個原因:尋求出路——人類真正達至圓融、和睦、真誠的出路。不是和和氣氣、和稀泥式、客客氣氣,其實是將將就就、無奈妥協的相處模式。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是社會心理學家,他開創道德心理學,研究證明:
「人的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
「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理性的騎象人要服侍情緒的大象,騎象人為大象直覺噁心或神聖的事物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做出道德判斷。
「道德母體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團體,我們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同時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蜜蜂,為保蜂巢擊退入侵者,犠牲小我也在所不惜。」
相信你也同意,我們都是自私的黑猩猩,同時又是由衷地犠牲小我在所不惜的蜜蜂;既矛盾又複雜,又受多重外在及內在因素影響,無怪乎此書涉及多樣學問。因為群眾的心理與判斷的建構,大有學問。
此書雖然不是信仰書籍,但作者強調它的重點,是以福音中耶穌以眼中的大樑與木屑的明訓為基礎:
「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樑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瑪7:3-5)
人與人以致社會群體,如何好好地相處?前言末段開宗明義:「若我們想要瞭解自身、自身分歧的意見、自身的侷限、自身的潛力,那麼就必須往後退一步,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道德主義,運用道德心理學的一些技巧,分析大家正在玩的這場遊戲。」什麼遊戲?是你和我都容易跌進的迷思,成為自以為是的偽君子。
如何能夠看得清,辯得明?首先認出自己眼中的大樑了嗎?
(佳美)
— 全書目錄一覽 —
I 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
中心隱喻:心智一分為二,如同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騎象人的工作就是服侍大象。
1 道德從何而來?
2 直覺的狗和牠理性的尾巴
3 大象是主人
4 請投我一票(原因在此)
II 道德不光是傷害和公平而已
中心隱喻:正義之心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
5 在怪異的道德觀之外
6 正義之心的味蕾
7 政治的道德基本原則
8 保守派的優勢
III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中心隱喻:人類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
9 為何我們的團體感這麼強?
10 蜂巢開關
11 宗教是團隊運動
12 為何不能化歧見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