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聖戰奇兵還是烏合之眾?

— 教會 2000+ —

2nd & 4th Monday

面對事情,個人的動機有時尚且隱晦不明,若在群眾的層面,他們的初心與動機在歷史的評價中更複雜多變。而動機與成效或結果往往落差甚大,讀歷史的趣味性正在於此。

信仰與戰爭有什麼關係?以戰爭來捍衛信仰,你同意嗎?

他們走在過千里路的長征上,極目無邊無際,出發時浩浩蕩蕩,精神抖擻,但考驗永遠由中段開始,那是鍛煉韌力的持久戰。何況,全軍都不盡是精良部隊,更多是人民自行組成的,根本毫無實戰經驗及準備。

他們是於十一世紀開始東征的十字軍,回想中學時代讀過的西史,常令人記起的,正是跨越二百年共八次的十字軍東征,有歷史家學劃分為十一次。

十字軍,顧名思義,十字聖架是他們的旗幟,教宗以基督發言人的身分招募軍隊,是他們的後盾與強心針,精神上的支柱。他們有崇高理想,誓要收復聖地,所以他們是聖戰奇兵,尤以第一次東征最典型,也是公認唯一成功奪回耶路撒冷的東征。

但十字軍的成分「品流複雜」,有理想崇高的勇兵,跨越敵區,承受難以想像的戰況壓力;亦摻雜做法卑劣的烏合之眾,無勇無謀無承擔,很早已忘卻初心,沿途強征搶劫。

出現此狀況的,以第四次東征最明顯。大軍由威尼斯出發,焦點卻早已轉移至種種政治及商業利益上,最後竟攻佔君士坦丁堡,劫城三天,屠殺居民,掠奪聖堂,建立拉丁帝國及拉丁教會組織,奴役拜占庭教會。

此後東西方文化的對立加劇,亦包括基督宗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對立加劇有時也變相增加交流,歐洲因此獲得不少新知識,締造往後的文明發展。(微風)

* Photo by Weapons and Warfar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