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蘇厄書屬申命紀神學派作品,作者利用若蘇厄留下的資料,重新編寫,在元前7世紀完成,但充軍後(元前6世紀)又再重編。以民看歷史是因果循環式的,天主忠於和亞巴郎立的約,所以就算以民不忠信,天主也帶領他們,向他們啟示自己的主權,使他們在倫理、宗教上可以追隨。天主在歷史中實踐祂的應許:那就是服從天主的人可以承受土地和祝福,反之得到的是詛咒。
希伯來聖經(編按:指猶太教的聖經)把若蘇厄書歸納於先知書一類,目的是以此書和民長紀作比較,在若蘇厄書的以民服從了天主,藉若蘇厄的帶領,入了福地,承受了祝福,但在民長紀的以民就相反,他們對天主不忠,所以得到的是詛咒。對若蘇厄的描寫也有其目的,就是對比梅瑟,若蘇厄是個理想的領袖,帶領理想的人民進入福地,但民長紀時代就沒有理想的領袖,也沒有理想的人民。
作者特意將若蘇厄和梅瑟作對比,例如在蘇:1:1-9及3:7,若蘇厄接受天主的委派,就像梅瑟在出谷紀3章接受任命一樣。天主對若蘇厄的信息是:不必恐怕,主必和他一起,這也和堅固梅瑟的話相似 (出3:12)。梅瑟帶以民過紅海,若蘇厄也帶以民過約但河(蘇3:14-17)。天主的天使在燃燒的荊棘召叫梅瑟(出3:2-5),同樣,若蘇厄也得見天使 (蘇5:13-15)。蘇8:30-34記載蘇在厄巴耳山向上主獻祭及宣告法律,把梅瑟吩咐的全部宣讀,正如梅瑟在申11:26-29所做的一樣。蘇23:1-16也記錄了若蘇厄向人民最後的一次講話,就像梅瑟在申32及33章所作的一樣,若蘇厄和梅瑟相似的地方繁多,不能一一盡錄。
因為若蘇厄書有它的神學目的,所以對以民進入福地是採用了「鳥瞰式」的描寫,那就給人戲劇性的感覺,每件事都好像是一蹴即至的樣子;但跟據考古,以民是以遊牧的方式滲入客納罕。估計若蘇厄應是其中一支派的領袖,他英勇的事蹟傳遍以民,成了全民的領導。以民和客納罕人的衝突應包括若蘇厄書內記載大規模的戰爭,如蘇6:1-27所載圍攻耶里哥及燒毀該城,8:1-29章所載的進攻哈依。但也有一些由合約決定去佔地的,例如若蘇厄和基貝紅居民的立約(蘇9:1-24),其餘的佔據則由達味完成 (民1:1-36)。
蘇6章記載了若蘇厄的軍隊圍耶裏哥城,圍城轉六天,司祭吹號角,城墻就倒下 (蘇6:1-20);別忘了若蘇厄書的神學目的是:以民的戰爭是由天主領導的,所以他們不需要很多軍隊,只要忠心跟隨,就會戰勝敵人;其實,若蘇厄書所描寫的又豈止是一兩場戰役?它是說我們屬靈的戰鬥啊!那也是仰仗天主帶領的,若蘇厄是天主應許實現的工具,而我們也應如此看自己的。
阿信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