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 信仰生活

堂區的邊界

丘建峰

        疫症掩至,這次由於傳播途徑幽微難測,香港教區被迫暫停彌撒。一時間,網路福傳成為大家的關注點,直播彌撒,螢幕前朝拜聖體,用Zoom上慕道班,錄制短片讓主日學的小羊繼續信仰路,各顯神通,也是各自手忙腳亂。

        因為太忙,我們都沒有時間空間想一想,做的這一切,是應急,還是應時變化呢?

        臨時措施的意思,原來的做法才是我們要的做法,現在環境丕變,無可奈何要用上A貨,所以在採用時也要提醒教友:神領聖體不是真的領聖體;網上禮儀及不上親身參與;主日學是人與人的交往。現在,只是因為疫情,所以如此。

        時代徵兆的意思,就是相信此時此刻發生的種種,不僅是現實的問題,而是天主給予我們機會,反思教會如何在這個時代裡,與時並進。

        如果是臨時措施,要強調的是神領聖體不是真的領聖體,朝拜聖體還是要真人臨在,主日學與慕道班要追課程,銜接後來的各個程序等等。

        如果是時代徵兆,要問的是:網路是否也是堂區的一部分呢?如果親身臨在的教友是團體的一部分,在網上參與的人,是否也屬於一種禮儀的參與呢?即使不是最好的參與,是否也是一份團聚呢?

        許許多多的條件限制,讓我們的堂區形同每周開門一天的組織,而且教友之間的互動相當缺乏。畢竟,香港人有多忙碌,我們自己都有親身的經歷。那麼,當堂區不再受限於一幢建築物,一台彌撒,一群人,而是可以在網路上隨聖神而飛翔,會否有全新的可能性出現呢?

        疫情動搖我們的日常生活規律,讓我們不能安定地過自己的日子,卻也可以是打破我們故步自封的動力。同樣,為堂區來說,形式上的不可行,可能是把自己一直視為常態的界限打破,或許正是聖神要在此工作:堂區不僅是有形的組織,更有其無形的一面,既曰無形,又何受時地人限制呢?如此,堂區的相聚不在,而團體的相聚,處處都在,不是更值得鼓舞的一事呢?

        說到底,面對時代,我們自己能夠看到的是什麼,是否有先知的眼光,才是最重要。

(本文原刊於公教報)

Photo on Visualhunt.com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