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 時事 · 信仰生活

抗疫的四大原則

作者:沈茂光

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指出,社會在和平、正義、友愛內發展,取決於四個原則:時間闊於空間、合一勝過衝突、現實比觀念更重要、整體大於部分。

經歷過2003年的沙士,很多香港人都期望新冠肺炎會在七月消失。可惜,病毒不斷蔓延,越來越多國家受到影響,疫症看來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專家更提出警告,如果沒有疫苗,人類可能要長時間與病毒並存。我們不禁問天主,為什麼容許疫症存在?其實,主耶穌早已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能理解的,需要聖神的光照。(參若十六12-13)教宗「時間闊於空間」的教導,正好鼓勵我們耐心面對逆境,並以清晰的信念和毅力,依靠天主,和病毒作持久戰。

如何抗疫,大家有不同意見。是否應該全民戴口罩,國際間仍沒有共識。但「合一勝過衝突」,我們要相信聖神帶來的合一能使每個分歧和諧共存。有一個政策是大家都同意的,就是病者和曾與病者接觸的人,都需要隔離。

觀念與現實之間有持久的張力,「現實比觀念更重要」。大家的共識,要適當地執行。最近,加拿大醫學會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就算妥善執行這隔離政策,也不會減輕醫院深切治療部的負擔。惟有整個社會,長時間保持社交距離,才會減少確診及死亡的人數。保持社交距離表面上很簡單,但如果要維持一兩年,就不容易了。而弱勢社群,手停口停,保持社交距離,對他們的影響會很大。居住環境惡劣的人,生活就更艱辛了。我們要關心最小的兄弟姊妹,紓緩他們的經濟困難。但我們仍要堅持社交距離,因為當確診病人太多,深切治療的病床不夠,可能就要犧牲一些人了。醫護人員要作出決定,誰可以接受深切治療?誰要被捨棄?但以什麼準則來決定呢?在社會上的成就嗎?賺錢能力嗎?結果,仍是弱勢社群遭殃!

最後一個原則是「整體大於部分」,也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我們不要只著眼於香港,也要放眼世界。我們不可能獨善其身,因為如果病毒仍在其他地方流行,無論香港做得多好,還是會有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的。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K. Mitch Hodge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