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任何天災,人們都會賦予信仰的意義,不會單純地認為是細菌病毒,因為那時世人還未認識細菌病毒。
所以,人們要問,黑死病有什麼意義?是天主要警告世人離棄罪惡,痛改前非?就像諾厄時代一樣?
若真是這樣,天主的目的達不到了。因為,瘟疫後,人們比以前更邪惡、更貪婪、更喜訴訟、更好戰,而奇怪的是,這情況在教會中最為明顯。
1350年,是克萊孟六世第一次訂教會不在00年作為大赦年。但可惜,教宗將這罪赦與金錢掛上關係,說明通過向教會奉獻金錢,任何人可購買這教會的赦罪寶庫。當然,後來的發展人盡皆知,就是贖罪卷了。
克萊孟六世雖不是聖人,但他卻並不太壞,教會中的神職,比起他來,可能壞得多。1351年,這些神職竟然請求教宗廢除行乞修道士教團,亦即方濟會。克萊孟六世這樣憤怒地回應:
「你們又如何向民眾佈道?假如論及謙遜,你們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傲慢的人,自吹自擂,狂妄自大,揮金如土。假如論及貧困,你們是如此貪婪,以致全世界的有俸聖職都滿足不了你們。假如論及純潔——可我們將對此閉口不談,因為天主知道每個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你們中有多少人滿足了自己的色慾。」從教宗的發言中,可知道神職在瘟疫中的反省很有限。
更可世的是,因為神職嚴重不足,死了很多人,故此,教會成批地任命神父,當中不少是失去妻子和家庭的人,投身聖職是作為避難所。這些人幾乎沒什麼文化,也許認得一些字,卻不明白其意思。坎特伯雷大主教說這些神父「受到無饜足的貪婪影響」,收取額外的費用,而無視人們的靈魂。
世俗社會,民眾忙著佔據空下來的房屋及地方。商品缺乏,價格飛漲,勞動力短缺,工人農民都都要求更高的工資,甚至舉行罷工。
人類,似乎還停留在純肉體的狀態,沒有進化到發現靈魂深處的秘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