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 信仰生活

「斷、捨、離」

作者:  珍妮

昨天在youtube 看了一輯由香港電台製作,講述有關「斷、捨、離」的短片,短片讓我明白到,家中的雜物其實是反映個人的內心世界。原來在我內有很多事情,在我心底裡,時常不能放下。

目光不經意的轉到放在書架上的四十本神學書。完成四年的神學課程,可見的部分明顯就是它了,我有一點衝動想「抌曬佢」, 卻又不捨得。

修讀神學,當然有很多愉快的經驗,例如和同學切磋課堂上的學習,一起研究作答及解決功課上的難題,彷彿置身於少年時候讀書的那份無私分享的感覺,總是一份難忘及喜樂的經驗。除此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事,與人的關係,讓我明白到宗教對我的影響和意義,好使我了解信仰為我是怎樣的一回事,從而讓我能有更加明確和清晰的追尋方向。

另外,我希望分享一點個人體會:還隱約記得起在修讀神學的課程中,遇上一兩件不愉快的事情。時至今天我沒有忘記,但我再沒有給憤怒的情緒困住了。我發現時常會不知不覺地給「我認為」三個字,拖垮很多事情。本來是一件好事,但過於偏執,等同和自己不和,能和自己修和並不簡單,願這個放不下的陋習會因「斷、捨、離」的心態和行動,隨即而消逝。

總結「斷、捨、離」這個課題, 這四十本書給我一個體會:如果我覺得幾時因為修讀神學,能加深和天主的交往,覺得被天主諒解,覺得被天主所愛,對應之下,自己有力量更加諒解別人,愛別人。這四十本神學書便完成了它的責任。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elnaz asadi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