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京哭牆石縫,充塞了多少哀告字條,
只怕要等橫在人心的城垣倒下,
字條上的哀禱才能應驗。
——————————————————–
乃赫米雅背景簡介
首批充軍巴比倫的猶太人在元前538年,經波斯王居魯士恩許返回耶路撒冷(厄上1章),經師厄斯德拉則在波斯王阿塔薜西斯一世統治的第七年回到耶路撒冷,即元前458年(厄上7:6-9)。廿年後,即元前445年,乃赫米雅也抵達耶京(厄下2:1-8),他在耶路撒冷逗留十二年之久(厄下5:14),在元前433年返回波斯,再在阿塔薜西斯一世結束統治前第二次回耶京,即元前424年(厄下13:6-7)。
乃赫米雅在波斯王朝任職酒政,釋經家認為那是一個重要的職位。為什麼要返國呢?因為他聽到充軍回國的以民情況悽慘:「遭大難,受污辱,耶路撒冷城垣坍塌,城門為火焚毀。」(厄下1:3)回國的以民,早已和其他民族同化,喪失了天主子民的身分,所以乃赫米雅的使命不單是建城垣,而是要重建猶太子民「選民」的身分,使他們確認自己和天主的關係,修復和天主締結的盟約(厄下8-10章)。通過城垣的修建和法律的宣讀,以民得以認出天主在歷史中忠信的帶領,以及預告將來天主要重建整個以色列民族。
令釋經家大惑不解的是乃赫米雅及經師厄斯德拉既屬同時代的人,為什麼厄下只有三處提到經師厄斯德拉(見厄下8:9;12:26, 36)?此外,經師厄斯德拉既然比乃赫米雅早廿年抵達耶路撒冷,那為什麼要等乃赫米雅到來才宣讀法律書(厄下8:1-12)?釋經家對此議論紛紜,有謂經師厄斯德拉原比乃赫米雅更遲回國,又有認為經師厄斯德拉回國之初,耶京沒有什麼居民,所以要等到乃赫米雅時,居民較多才宣佈法律(厄下7:4)。
乃赫米雅回國修復耶路撒冷城垣除了顯示傑出的領袖才能,告訴我們人在困難中應如何依靠上主,盡力而為,更告訴我們應如何重建基督徒的屬靈生命。
重建屬靈生命
重建屬靈生命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重要一環,我們隨時會跌倒,但重建靠什麼呢?答案是一定要靠天主聖言,她有能力把人從黑暗帶到光明,從囚牢帶人抵達自由(依42:5-7)。重建也必要靠主基督,祂是我們的磐石。雖然遭受到拒絕,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使命,因祂知道天主和他一起:「我將我的背轉給打撃我的人,……我沒有遮掩我的面。因為吾主上主協助我,因此我不以為羞恥」(依50:6-7)。祂以安靜、柔弱、含忍、謙抑自下的方式救贖世界,祂教我們在重建的過程中要「安靜等候」,要背負十架,要渡過黑暗才能抵達光明,所以含忍、依靠天主是重建的核心:「在他受盡了痛苦之後,他要看見光明……我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依53:7, 11)。
此外,重建屬靈生命也要明白自己的召叫和使命,那我們就可以走了歪路後回頭,記得我們在洗禮及堅振所領天主子女的身分及基督的犧牲為我們締結的新盟約:無論考驗多麼嚴峻,天主不會放棄祂的子女:「天主將我掩護在他的手蔭下,使我像一支磨光的箭,將我隱藏在他的箭囊中⋯⋯你是我的僕人,是我驕矜的以色列」(依49:2-3)。
此外,重建要靠恆常祈禱,像聖母一樣,我們要注視著十架上的基督;重建是漫長的星期六,但信賴、投靠必會抵達復活的星期天。要記得重建不能沒有靈性的食糧 – 基督的體血和聖事,它們滋養、鼓勵、安慰我們,而教會的指引使我們走得安穩。
最後,重建不單是個人也是團體的工作,幾時我們關懷弱小,和有需要的人同行,我們就重建了自己,成為基督奧體的活石。
願我們在重建屬靈生命的路途上依靠上主,奮力前行!
阿信
2020/7/8 修定
參考資料
1. Robert North, Ezra, Nehemiah, in The 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edited by R.E. Brown, J. A. Fitzmyer and R. E. Murph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90, p384-3982. Bob Dunston, The Chronology of Ezra and Nehemiah,
http://religion.ucumberlands/edu/hebrewhbible/hbmisc/chronologyezandneh.htm3.
2. Don Fields, Nehemiah: the Courage to Face Opposition, A Life Guide Bible Study,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p49-63
Photo on VisualHu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