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世界中,根本沒有無神論或不可知論這回事。古代的人,相信有神,也相信地球是平的,太陽繞地球轉等等。
直到啟蒙運動,科學興起,當中的分水嶺可能是日心說的出現。標誌著科學擊敗宗教。在之前的世界,大家有什麼問題,必會問教會當局;但自從啟蒙出現,大家有問題便去找學者。
宗教的地位,特別指基督宗教在歐洲,便扮演一個處理死亡後,靈魂問題的角色。在大航海時代,教會認為不認識基督的人便只有落地獄,故而展開偉大的傳教之旅,沙勿略就是表表者。
面對各地原住民的宗教,教會宣告,只有耶穌基督才是唯一救恩,也是人類唯一得救的路途,自此,教會才出現排他性的思潮。加上在15世紀,宗教改革,新教舊教互相排斥,互稱對方為異端,排他性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之前,教會根本不會有排他性這東西,因為大家都同聲同氣。
經歷了近500年的時間,教會終在梵二公佈了《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也頒佈了《大公主義法令》。
由此可見,在歲月的長河中,教會是在進步中,行走在聖神帶領的足跡下,雖然緩慢,卻是向前。
下一個500年,教會是否有能力帶領人類走向沒有戰爭的世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