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回應天主的召喚及承行祂的旨意嗎?
常年期26主日的福音是瑪21:28-32,這是「二子」的比喻,父親叫兩個兒子去葡萄園工作,長子應允了卻沒有去,次子說不去卻去了。這比喻應和瑪21:33-41 惡園戶和瑪22:1-14婚宴的比喻一起去看,三個比喻的主題都是批判性的,就是當天主召喚我們悔改,回轉歸向祂及承行祂的旨意時,我們不要拖延或拒絕,否則後果是被排斥於天國之外。耶穌講話的對象是不接受祂的人- 司祭長和民間長老,指出他們沒有接受若翰悔改的呼籲和耶穌發出天國的邀請。
以下是針對回應天主召喚及承行祂旨意主題的反省:
比喻中的長子答應去葡萄園工作卻沒有去,會是被更有吸引力的選擇困住?或者怕在園中的工作辛苦、沉悶、要放棄眼前享受的一切?或更重要的是和父親關係疏離,所以輕看他的請求?次子到頭來改變了主意,是因為衡量了抉擇?還是體會到父親的請求其實是愛的邀請,所以自我放逐後決意回歸?
無論是否願意接受天父的邀請,厄則克耳先知提醒,生命的抉擇是我們個人的責任:「若是義人離棄正義而行惡,因而喪亡,是因為他所行的惡而喪亡。若惡人遠離他所行的惡事,而遵行法律和正義,必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則18:26-27),「祖先吃了酸葡萄,而子孫的牙酸倒⋯⋯ 在以色列決不能再容許這俗話流行」(則18:2-3);先知講這話是對充軍巴比侖的以民說的,就是說充軍是他們叛逆的後果,不要埋怨祖先或其他人。那我們呢?有否回應天主的召喚也是我們個人的抉擇。
比喻中以在葡萄園工作象徵回應天主召喚及承行天主旨意;那去葡萄園的工作是什麼性質?耶穌在瑪21:32說:「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裡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履行正義」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若翰一生就是為預備耶穌的來臨去宣告悔改的洗禮,警告以民如不悔改,就要面對審判。他不畏強權,終於被黑落德斬首(谷6)。瑪3:15也記耶穌受了若翰的洗:「你暫且容許罷!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這就是說,耶穌為了服從天父的旨意,貴為天主子的祂進入了人類所有的狀況,甚至受刑被釘在十字架上。由此可見,在葡萄園的工作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而這工作的性質就像若翰、耶穌的一樣,要放棄舒適和享樂,更甚者要顛沛流離、被拒絕、被迫害、甚至犠性生命,那現在明白二子的拒絕和猶疑了嗎?
反省一下我們對天主召喚的回應是怎樣的?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我們有時是長子,那就是被世間繁華迷住就對天主的邀請說了不;有時又可能是次子,回心轉意接受天主的邀請,但進入了葡萄園後,就像昔日的門徒一樣,怕吃苦,怕被人拒絕;每次向人福傳的話都說不出口,行動方面就更不濟了,斤斤計較,容易埋怨,看到別人的大樑,逃避考驗也都是普遍,若是覺得自己熱心盡力,又難免流於驕傲。那怎樣才能有力量在葡萄園工作?在葡萄園工作要像斐2:5說:「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那又是怎樣的心情?那是子愛父的深情,所以耶穌可以有力量「貶抑自己,聽命至死」(斐2:8)。
讓我們也體會到耶穌講以上三個比喻的苦心,雖然表面上是警告拒絕祂的人要早日回頭,最後成為次子,但其實是苦口婆心的引導叛逆者回頭。至於我們,除非感受到天主無限的慈悲及耶穌為我們捨命的大愛,我們是沒有勇氣去作出負責任的抉擇和承行天主的旨意,那就是在實際行動上「跟隨」耶穌,使更多人接受天主,進入葡萄園,讓天主的王權植根人心,雖然我們要為這些份工作作出犠牲。
阿信
2020/9/26
溫市
Photo by Mateus Campos Felip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