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 · 聖經

如何在生活中跟隨耶穌君王 – 甲年基督君王節禮儀讀經反省

讀經一(則34:11-12,15-17)

答唱詠(詠23: 1-2,2-3,5,6)

讀經二(格前15:20-26,28)

福音(瑪25:31-46)

厄則克耳先知在2500年前預言基督君王的圖像,但祂不屬世俗權勢的君王而是一位貼心的牧人:「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則34:15-16)。這也令人想起耶穌講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路10:33-34)。的確,耶穌君王就是那位為了醫治受傷迷途羊而不怕麻煩,傾盡一切,甚至交付生命的牧人;祂照顧我們物質及靈性所需,讓我們一無所缺。

厄則克耳34:17:「看,我要在羊與羊,綿羊與山羊之間,施行審判」和瑪25:32:「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都講到基督君王再來時的審判,而審判的標準在於我們有否實踐基督牧人的工作 – 尋找,治療,照顧弟兄姊妹物質及靈性的需要:「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瑪25:34-35);耶穌君王特別說我們為「最小弟兄」做的就是為祂而做(瑪25:40)。

首先,誰是「最小的弟兄」?一般認為是邊緣人士:貧窮,年老無依,鰥寡孤獨,病弱,吸毒者,性工作者,罪犯,被歧視者,舉債者,在物質上欠缺,甚至更多的人,但程明聰神父提醒我們「最小的弟兄」也包括靈性上欠缺的人,例如充滿仇恨,怨懟,嫉妒,偏執,刻薄,狂妄自大,報復,斤斤計較,不能寛恕的人。跟隨耶穌君王(牧者)就要走近這些人,讓他們在我們身上體會到耶穌君王的仁愛,慈悲,那他們才得治癒。

接著要問:怎樣找到這些人?怎樣接近這些難以接近的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告訴我們,重點不在去找誰,而是要常懷「睦鄰」(neighborliness)之心,因為如果沒有「尋找,治療,包紮,看守」的牧者之心,就算遇上「最小弟兄」,我們什麼也做不來。

現代文化不單不培植「睦鄰」,反之要摧毀它,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某些國家,幫助受傷的人反而被人控告是傷人者,結果惹上官非,使人不敢向人伸出援手。在北美,也常聽到有人佯裝求助,但其實是設局騙人。活在這種氛圍下,人的內心充滿了不安,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現有的安樂而不敢跨出一步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對這我有深刻的體會;有一次我去麥當勞買吃的,等食物時有人碰了我一下,回頭一看是個貌似吸毒者,他向我指向食物;因為事出突然,我當下的反應是搖頭及退避,接下來,內心就充滿了愧疚,掙扎一番,決定幫他買食物,但人已遠去。至此,我體會到司祭和肋未人不顧而去的原因,他們都是害怕失去安樂現狀的人,害怕絪綁了他們,一如綑綁了我。告解的神父勸告我,害怕時唯有求聖神使我們有力量去跨越恐懼,好去接近最小的兄弟姊妹。

則34及瑪25都提及最後審判,我認為法律條文及警誡只會令人產生恐懼,所以現代的釋經家都強調審判人的不是天主,而是我們生活中對跟隨基督君王(牧人)的實踐,即我們的信仰實踐審判了我們自己。

所以最後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恆常地跟隨基督君王(牧人)? 我的想法是除非我們看清了自己和「最小兄弟」並無分別;我們都是迷失,受傷,病弱的羊,也是偏執,刻薄,狂妄自大,報復,斤斤計較,不能寛恕的人,而我們每次跌倒,都受到基督君王的包紮,療傷,看守,這就是復活基督君王使我們死而復活,從罪惡死亡中更新的恩典,只有蒙受施恩者多的人才有力量去扶持彼此,去相濡以沫。

讓我們一邊注視基督牧人,這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一邊注視我們的傷口,注視祂給我們的傅油和包紮,在感恩中找到力量去跨越接近其他受傷者的鴻溝,明白只有在看守「最小弟兄」的同時我們才能成為跟隨耶穌君王的小牧人。

阿信

溫市 2020/11/22 基督君王節

Photo by Jon Tyson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