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愛人如己 — 改變世界的十二堂課

書名:愛人如己 改變世界的十二堂課

      (Twelve Steps to a Compassionate Life)

作  者:凱倫 ‧ 阿姆斯壯 (Karen Armstrong)

譯  者:趙恬儀、李佳陵

出  版: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4 年

頁  數:236 頁

定  價:HK$100

以「愛人如己」作書名,其實很冒險,容易被誤以為只是另部陳腔濫調的「和稀泥式」文章,認真「趕客」!今時今日,我們都聽過都知道要愛人如己,但難度太高,或早已感到麻木,甚至骨子裡根本不認同這理念。何況整個社會從來不大鼓勵愛人如己,「利己主義」仍大行其道。

Karen Armstrong 談「愛人如己」,她在跟我們談 compassion,即仁愛精神;在她筆下,配合宇宙觀及人類發展觀的角度,談仁愛的力量,「仁愛,是宇宙最大的能量;仁愛與正義正是宗教情懷的本質。」絕對不是陳腔濫調或迂腐、陳舊或偽善。最令我嘆為觀止的是,你和我都有「利他主義」——走向仁愛的終極本質,有潛能成為愛者,那怕是那顆投進大海的小水滴,如此卑微卻又足夠感動自己感動蒼生。

Karen Armstrong 是當今宗教學領域富原創性的思想先驅,讀過她的《為神而辯》(The Case for God ~ What Religion Really Means),理據扎實,資料豐富,整合性甚強,我深深碰觸到字裡行間那偉大的心靈世界。

2008 年 Karen 獲得 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and Design 機構的簡稱) 大獎。TED 一直以舉辦形形色色的精彩講座聞名,他們有個「特別獎」,可為得獎者實現一個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望。Karen 二話不說,請 TED 協助她建立、發起並傳播「仁愛憲章」(Charter for Compassion),此憲章由各大宗教的領袖共同撰寫,能夠對抗極端主義、無法容忍與仇恨的勢力。

結果,「仁愛憲章」於 2009 年 11 月 12 日在全球六十個地點同步發起,之後全球有超過一百五十個合作夥伴,努力把憲章的精神與內容付諸實行。憲章得到來自多語網站逾千名人士提供意見,語種遍及希伯來文、阿拉伯文、烏爾都語、西班牙文及英文,委員會成員包括六大信仰團體的主要人物。(有興趣了解「仁愛憲章」及相關活動,可參閱www.charterforcompassion.org)

「仁愛」,Karen 重申,有別於「憐憫」,字根源於拉丁文的 patiri (憐憫) 和希臘文 pathein (受苦、遭受、經歷),因此「仁愛」意指「和對方一起忍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以及大方接納對方的觀點。正所謂黃金律,「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我們觀照自己的內心,發現痛苦的源頭,無論如何也決心不將痛苦加諸別人身上;「仁愛」可定義為「一種持續且有原則的利他態度」。「利他」(altruism) 這個名詞是由實證主義之父孔德 (Auguste Comte) 創造的。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根據動物行為學和神經科學資料顯示,我們在大腦構造上,先天便同時具有仁愛與殘酷兩種本質,即人性有善也有惡,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兼備。這得從五億年前說起。承襲自爬蟲類的系統,人類天性以自我為中心,此心態源於「舊大腦」,機制圍繞四大本能:覓食、打鬥、逃跑及繁殖後代。舊大腦神經系統引發強烈自發性的情緒,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一千年過去,約於西元前 200 年至公元 900 年,稱為「軸心時代」,人類經歷演化的發展,大腦體積倍增,發展出「新大腦」,出現掌管推理思考能力的「新皮層」,人類開始思考世界與自己的關係,越發具有「利他」的進化能力。

直至 1878 年,法國解剖學家發現,所有哺乳動物腦中都有一個區塊,稱為「大邊緣葉」(le grand lobe limbique),一切正向情緒包括仁愛、喜悅、平靜及母愛,都由「大邊緣葉」系統產生。書中十二個實踐仁愛的步驟,由前言說起,證明人人都有無限潛能,走向「利他主義」,存乎一心--仁愛之心,磨練自己的心,真正實踐仁愛的偉大精神。

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如亮澤通透的水晶球,十二個步驟就像引發我們仁愛之心的藥引,帶我們重新訓練自己的反應,養成「心」的習慣,學會善待自己、深度聆聽別人、不畏懼這個世界……,一步又一步,讓「心」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彷彿內化到細胞中血液裡,意識的培養。「將會發現自己看世界、看自己和看別人的眼光,漸漸會變得不同。」

Karen Armstrong 在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一如古往今來不少心靈大師或宗教思想家,讓人們超越怨恨,具有同情心,能夠看見世間,那怕是敵人神聖的奧秘,使仁愛精神真正發揮它震懾人心的力量。(佳美)

— 全書目錄一覽 —

推薦序一  你一定是耶穌的親戚!  王建煊

推薦序二  混亂時代的普世價值    許毓仁

推薦序三  走向仁愛教養的十二步  楊茂秀

推薦序四  慈愛——終身的功課,從眼前做起    釋自鼐

推薦語     仁愛是現在進行式      陳美琴

前言       願世界更美好

第一步    認識仁愛

第二步    觀察周遭的世界

第三步    學習愛自己

第四步    同理心練習

第五步    開始正念觀照

第六步    黃金律的實驗

第七步    我們所知甚少

第八步    溝通的藝術

第九步    關懷天下人

第十步    學習知識

第十一步  見證了悟真相

第十二步  愛你的敵人

結語

延伸閱讀書目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