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兩者的關係可以從更新的角度去看。
馬爾谷記載耶穌受試探是對觀福音中最短的,谷1:13說:「他在曠野裡,四十天之久,受撒殫的試探,與野獸在一起,並有天使服侍他」,因為提到野獸,故釋經家認為那是對比舊亞當在樂園,抵擋不住撒旦的誘惑,但新亞當耶穌藉聖神和天主聖言,戰勝了誘惑,為我們羸取了新的生命;這新生就是伯前3:18所講諾厄洪水所預像耶穌的聖洗,即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使我們不義人有份於祂復活的新生。
創1 是司祭典學者自巴比倫充軍後回到耶路撒冷對上主救恩的反省:他們肯定天主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所有民族的創造主,但為什麼會發生猶太民族充軍的慘事?司祭典學者確定是人的叛離而造成了猶太人流落異域,離開耶路撒冷聖殿 – 即天主在祂子民中間的臨在。司祭典學者以太初的混沌空虛去描寫人離開天主-生命根源的狀態,然後反省天主的慈悲救援,那是在創造之初就特定的;天主在人的混亂黑暗中注入了秩序,注入了光,而這光就是耶穌基督,祂給我們充滿光明的新生,讓人可以有目標地生活前進,向著進入天主安息的最終目的前行。司祭典神學家以他們在聖殿的禮儀程序去描寫這過程,六日生活前行,第七日進入天主的安息,得到更新,週而復始,這也象徵人回歸的旅程,最終在主內得到更新,和天主合而為一。
人從罪惡如何成就更新?司祭典神學家通過天主和諾厄立約,將洪水的毀滅變成萬物新生的泉源去描寫天主的慈悲救恩(創6-9),而這就是伯前3:21 所言:「這水所預表的聖洗,如今賴耶穌基督的復活拯救了你們」;天主藉耶穌聖洗(耶穌的洗禮是血的洗禮,指向祂的犠牲),讓我們有份於祂的復活,得到新生命,而這救恩計劃,司祭典神學家想告訴我們,是天主在創世之初一早就立訂了的。
創3是雅威典學者描寫人因為不安於受造物的位置選擇離開天主,結果是隔離,不和諧和為罪惡所困。不過,雖然罪惡帶來痛苦;被逐出樂團,亞當要日日勞苦才能得到食物,厄娃要受生育之苦(創3:16-19),但雅威典神學家卻肯定天主的慈悲:因為天主預許了基督的救贖:「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創3:15),此外天主也以皮衣包裹原祖父母:「上主天主為亞當和他的妻子做了件皮衣,給他們穿上」(創3:21),同樣,也給殺兄弟亞伯爾而被流放的加音保護的記號:「上主遂給加音一個記號,以免遇見他的人擊殺他」(創4:15),這皮衣和保護記號就是耶穌基督。總而言之,罪惡帶來死亡,但天主卻讓耶穌的救贖使我們有新的生命,即伯前3:18:「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
創9雅威典神學家再次寫天主的慈悲,讓人可以從罪中回頭,那就是人建巴貝耳塔, 古時近東居民喜歡建高丘去祭神,Ziggurat是像塔般的建築物,頂部像平臺,可供神祇從天降下吃祭品及憩息,那是以人為中心的宗教觀,以為人可以操控神,讓神受人的差遣。雅威典神學家寫天主使人建巴貝耳塔失敗,因為天主不想人以自己為中心,祂想我們度以天主為中心的新生活,這就是詠25:4-5 所言:「上主,求你使我認識你的法度,並求你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還求你教訓我;引我進入真理之路,我終日仰望你,因你是救我的天主」。
創1-11的聖經作者用故事形式告訴我們天主給那些離棄祂,陷於罪惡的人更新的機會;天主以更始福音去預告基督戰勝邪惡,以皮衣包裹原祖父母,給加音保護的記號,給活在混沌空虛的以民光和秩序,讓依靠己力建巴貝耳塔的人懸崖勒馬;天主給人新生,但一切都賴耶穌的犧牲而成就。既然天主給人新生的機會,我們就要回應主耶穌的呼召:「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谷1:15),信從福音就是指接受耶穌來救贖的好消息,讓主耶穌在我們的心中植根為王。
如何信從福音?我眼前要做的是看不見仍然信靠,因為凡事求看得見就是靠己力了。雖然前路不明朗,我仍要記住天主給迷惘的人更新的機會:「因為他的忿怒,瞬息消散;他的恩愛卻要終生綿延。晚間雖令人哭涕,清晨卻使人歡喜」(詠30:6),今天的聖言反省告訴我生命不會常是順境,逆境反而是體會天主慈恩的好機會。主耶穌,請來,更新我疲乏的身驅,堅強我軟弱的心志,讓我完全以一顆洗滁了的新心親近依靠您!
阿信
2021/1/24 溫市
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