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 信仰生活

天主的慈悲與公義 (一)

因為救恩史談到諾厄時代洪水滅世,所以引發了天主慈悲與公義的討論。我們常把我們所謂的公道和天主的公義混淆,舉例學生考試50分及格,如果把46分的學生評為及格就不公道,不公正。我們對天主的看法受舊約影響也是一個賞善罰惡的天主。要明白天主的慈悲與公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直到以民充軍回歸後,甚至元前7-5世紀才有長足的突破,那就是約伯傳所表達的天主觀,對此我會另文闡釋。現在讓我們看看聖經如何界定天主的公義。

1.什麼是天主的公義(義德)

1.1從舊約看天主的義德(公義, 正義)

為了不把我們所謂的公道和天主的公義混淆,我們要看釋經家的教導,就是如何從聖經去看天主公義的定義:從出9:27「正義歸於天主」,達9:3「唯上主是正義的」,「我確知上主必為受壓迫的人伸冤,也必為貧窮的人主持正義的判斷」(詠140:13)去看,因為天主是聖,「祂是聖的」(肋19:2),所以公義是天主的屬性之一;是在天主的聖內,就像慈悲一樣。怎樣去理解天主的公義?總的來說就是天主對無助和受壓迫者加以釋放和救贖:「我們向上主我們祖先的天主呼號,上主俯聽了我們的哀聲,垂視了我們的苦痛、勞役和所受的壓迫。上主以強力的手,伸展的臂,巨大的恐嚇,神蹟奇事,領我們出了埃及,來到這地方,將這流奶流蜜的土地賜給了我們」(申26:7-9);「上主對旅客加以保護,上主支持孤兒和寡婦,上主迷惑惡人的道路」(詠146:9);還有:「因為上主是正義的天主,凡仰賴他的人是有福的」(依30:18)。

由此可見天主懲罰罪人的目的是看到人需要改過,需要懸崖勒馬,因為天主的公義和憐憫及和平不可分割;天主的公義不會毀滅人,反之管教人,使人得到新生:「正義和公理是你寶座的基礎,仁愛和忠信在你的前面開路」(詠89:15)。

1.2舊約的天主為什麼要懲罰人?

舊約傳統把天主的公義和懲罰罪惡掛鈎,因為聖經傳統習慣描寫天主主導一切,但就算從懲罰角度看,天主為什麼要懲罰人?先看創世紀寫雅各伯,他是個攻心計的人,騙了哥哥的長子祝福(創27),騙了岳父的財富(29),回鄉時被岳父的兒子追趕,但他和天神博鬥後有了改變(釋經家說那是雅各伯的弱點和天主博鬥,結果他改變了),他見到厄撒烏時說:「我見了你的面,如見了天主的面⋯⋯」(創33),這就是天主通過雅各伯的流徙去令他回歸天主,天主懲罰和管教人,為的是煉淨。

民長紀的三松縱情聲色,從沒有把民長的使命放在心上,到了被培肋舍特人剜了雙目,他的心眼才開了,他看到自己在天主前的位置,在他生命中首次向天主祈禱:「吾主上主,求你眷念我!求你再賜我力量⋯⋯」(民16),如果說三松受了懲罰,那為的就是他臨終前的清明,終於看到他所有的力量,皆來自天主。

創1 是司祭典學者自巴比侖充軍回到耶路撒冷後對上主救恩的反省:他們肯定是人的叛離造成了猶太人流落異域,被迫離開耶路撒冷聖殿 – 即天主在祂子民中間的臨在。司祭典學者以太初的混沌空虛去描寫人離開天主 – 生命根源的狀態,然後反省天主的慈悲救援,那是在創造之初就特定的;天主在人的混亂黑暗中注入了秩序,注入了光,而這光就是耶穌基督,祂給我們充滿光明的新生。司祭典神學家以他們在聖殿的禮儀程序去描寫這過程,六日生活前行,第七日進入天主的安息,得到更新。

創1-11的聖經作者用故事形式告訴我們天主懲罰的背後是救恩,祂以原始福音去預告基督戰勝邪惡,以皮衣包裹原祖父母,給加音保護的記號,給活在混沌空虛的以民光和秩序,讓依靠己力建巴貝耳塔的人懸崖勒馬;但一切都賴耶穌的犧牲而成就,所以懲罰不是為打擊,而是為給人重生的機會。

1.3我們如何能分享天主的公義?

耶穌常說天國臨近了,釋經家說這和依46:13:「我的仁義來近了,已不遠了,我的救恩不再延遲;我必在熙雍賜與救恩,把我的光榮賜給以色列」的意思是一樣的,天主的國就是天主的仁義(公義),也就是天主的救恩。但我們如何去接受天主的公義?首要的條件是我們也要成為擁有公義(正義)的人。舊約記載義人如阿巴郎、諾厄、達味等,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些義人有什麼素質。

首先,天主對阿巴郎作子嗣的應許:「上主遂領他到外面說: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你能夠數清嗎?繼而對他說:你的後裔也將這樣,那時正是正午(因為後來創15:17說:當日落天黑的時候),所以阿巴郎抬頭應看不到星星,但他看不見仍相信,所以「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創15:5-6),故此,無條件的信德是義人的素質。 

另一位義人是達味,達味受到撒烏爾,以色列首位君王的嫉妬,被追殺,達味也有兩次機會可以殺撒烏爾,但他沒有,因為他說:「今天你親眼見到,上主如何在山洞裡把你交在我手中;但是,我不願殺你,我憐恤了你,我說:我不應伸手加害我主,因為他是上主的受傅者」(撒上24:11);可見達味放天主的旨意先於自己的意欲,而以天主旨意為先是義人的素質之一。

先知米該也提醒義人的要求:「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6:8)。在舊約傳統,義人必須履行梅瑟法律,行正義、斥責壓迫者、關懷孤寡,但耶穌更注重法律的精神:「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5:17-18)。怎樣叫做法律的精神呢?必定是愛主愛人,例如祂叫富少年要施捨窮人,好承受天國(瑪19:21-30);這不單是捨棄金錢,看到自己只是天主的管家,更深入的是能夠有捨棄的心態(detachment),因為能捨才能得。所以義人是能捨棄的人。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路10:30-37)除了講對外邦人仁慈,更讓我們看到為跌倒受傷的人包紥傅油的就是天主:「來,我們回到上主那裡去,因為他撕碎了我們,也必要治愈;他打傷了我們,也必要包紮」(歐6:1);祂冒著被強盜襲擊的危險、付出時間心意去治療傷者、費時失事地護送,安頓、負責地照看直到傷者痊癒,誰會這樣無微不至?只有天主才會治癒受傷跌倒的人,而義人就要有天主慈悲的心腸,不計較我們的身分、罪過,冒死相救跌倒的人。

以寬恕代替懲罰是犯姦淫的婦人(若8:3-11)的主題,耶穌在地上寫字叫人想起耶17:13:「凡遠離你的,必被記錄在地上,因為他們離棄了活水的泉源」,指責犯姦淫婦女的經師和法利塞人省覺到自己也是離棄天主的人,因為他們急於指責,定罪,卻遠離天主的慈悲,所以離開了,由此可見義人是活出天主寛恕和慈悲的人。

谷2:27記載耶穌門徒在安息日「行路時掐食起麥穗來」,耶穌教導在安息日,也要救有需要的人(谷2:27);因為安息日其實要我們和天主共融,進入祂內安息,所以義人是和天主共融的人,他能帶天主的愛給有需要的人。

最後,耶穌在山中聖訓也鈎畫了義人的素質,那就是「憐憫人的人」、「為義而受迫害的人」、「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瑪5:5, 7, 10),因為他們實行了天主的公義,不過,天主最大的公義德卻是彰顯在耶穌身上,祂為救贖人類而被釘十字架,為人捨生。

2. 結語

人要學習天主的公義就要像天主一樣,祂看人的缺乏,人被罪綑綁的不自由,因此伸出援手,讓天主的慈悲,寛恕去轉化生命,雖然當中會包含煉淨,考驗,磨難,但最終是建立,復興和新生;這樣才是天主的公義,它不是毀滅性的懲罰,而是救恩。寫到這裡,相信大家不難看到諾厄時代的洪水滅世其實是潔淨重生,而使我們重生的天主,祂讓祂的愛子包紮,治愈我們的創傷,釋放我們罪的綑綁。如果一味以為天主的公義就是賞善罰惡,那這種天主觀會造成很大的問題,我會在約伯傳- 賞善罰惡的天主觀一文,詳加闡釋。

阿信

2021/1/29 溫市

Photo by James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