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疫情中過去,沒有寫下什麼文字,所以現在補一筆。
疫情下多了參加網上彌撒,多了做聖經文字的工作,最特別的是參加了恩神父主辨的救恩史網上課程并出任組長;我帶的是online 組,所以平日和組員沒有什麼互動,但因為自已對舊約各書下過些苦功,所以和各組長分享我在「呵氣如蘭 – 舊約聖經研讀及反省」的大部分文章,希望他們也會把文章轉發給各組員,成效如何我沒法知道,但已盡了力。到了學期末,因為要發紀念品及證書等安排,才多次和組員聯絡,驚喜的是也有半數人留下在我的組繼續下學期的學習。
本來沒有打算繼續當組長,但聖神的作工就是那麼奇怪,自忖讀了很多有關神學及聖經方面的知識,也應該多些付出,所以選擇在救恩史2021學期繼續當組長。因為新學期學習的方向有新趨勢,注重禮儀讀經和救恩史内容的關係,對完全沒有聖經背景的新學員真是有難度,就這樣,我成了「媽媽型」的組長,多次發電郵提點組員要注意的事項,看了她/他們的分享,又把提議告訴他們,對自己變得如此細心,我也頗為意外,原因一定是聖神的作工,因為靠自己一定沒有這麼多的耐性;這是收獲一。
另一更大的收穫是由上年下學期開始,恩神父指定學員要從主日讀經找出共通主題並加以反省,這練習對貫通四篇讀經的關係非常有幫助,我也做了好幾篇有份量的反省。總結去看,我在釋經方面是有進步的,不知不覺間,2020年的文章都是有關釋經方面的,至於「對觀福音共觀」釋經的介紹也進入了第二稿,雖然進展緩慢,但我不會放棄,願天主幫助我。踏入2021年新學期,我以喜悅的心情迎接新挑戰,那就是要找出禮儀讀經和救恩史内容的關係,這就像探險,完全不知道終點等待的是什麼,但一路讀下去,柳暗花明又一村,聖神就在那過程中推動,深入有份量的反省出現了,那就聖言和我們說話,我真是感恩喜悅!
最後,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些聖神培育的果實,就是2020年我所寫聖經反省文章的節錄,一年後回望,聖神給我們的信息仍然沒有過時,仍然振奮人心,希望對大家也會有幫助:
1)「我們屬那一類葡萄園工人?」(常年期廿五主日讀經反省)
「依撒意亞先知傳天主的話:「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上主的斷語。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依55:8),什麼是天主的思念?什麼是我們的思念?我們的思念是按勞而獲,認為天主的救恩是論功行賞的;但天主的思念卻是包容、是慈悲,所以凡有願意投靠天主的人,包括罪人都可以有「德納」,可以進入天主救援的懷抱:「上主親近一切呼號他的人」(詠145:18)。
要接受「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會成為最後的」(瑪20:16),我們要把天主的思念成為我們的思念,看到天主如何慈悲憐憫我們,那我們也要如此看待別人,這樣我們才可以真正成為葡萄園的工人,為天主憐憫的愛植根人心而努力」。
2)「在疫情中讀天父的家書」
「這個聖週本來充滿了失望和哀號,在疫情為患的今天多少人活在恐懼中,因為死神隨處窺伺;但最大的悲劇是許多人以為天主已經隱藏了,或者祂以瘟疫來懲罰世界,「天主,你在那裏?」的呼聲在四週迴響,但看若望福音13-17章,天父的家書給沮喪的心靈帶來安慰和復甦,因為耶穌向我們啟示天父慈悲的心腸,在我們存在之前聖父和聖子早以犧牲的愛愛著我們;主耶穌在我們生命脆弱的揭露時沒有留下我們不顧,祂和我們同哭同行,但卻要給我們帶來希望和方向;通過洗腳,祂以自己的生命洗去我們的軟弱、罪垢,祂要帶腐朽的我們進入天父永恆的居所,使聖三可以在我們脆弱的生命中寓居,為我們浮游的生命注入世界所不能給的平安和喜樂」(聖週四4/20)
3)「在疫情的風浪中聽天主說「我是」」
「天主向我們說「我是」希臘文Ego eimi ,有其永恆性及不變性的含義,當耶穌說「我是」,祂是指自己是一切存在的基礎,是自有永恆的天主,也就是默1:17-18 所說的:「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終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過,可是,看,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
谷6:48這樣說:「他看見門徒艱苦地在搖櫓,他們正遇著逆風。約夜間四更時分,耶穌步行海面,朝著他們走來,有意越過他們」,耶穌越過門徒令人想起舊約天主越過梅瑟:「上主由他面前經過時,大聲喊說:「雅威,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出34:6);天主向梅瑟自我啟示時藏梅瑟於石縫去保護他;由此可見耶穌對門徒愛護之懇切,祂怕揭露自己對門徒帶來太大的震撼,所以要先行去保護他們。可惜門徒對耶穌步行水面的反應是驚訝,他們不明白耶穌步行水面的啟示:「因為他們還不明白關於增餅的事,他們的心還是遲鈍」(谷6:52)。這和我們是一樣的,我們聽到主無數次向我們說「我是」,但我們仍充滿疑惑、恐懼,讓我們和伯多祿一起回答:「主,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裡罷」,而耶穌會說:「來罷」(瑪14:28-29),讓我們在疫症的信心危機中,記得Ego eimi 的意思而信靠地走向主」(基督苦難主日4/2020)
4)「天主的聲音」
「聴到天主的聲音也有許多層次,2018年出版的「上主的照拂- 如蘭-香在無心處」是回望這十年來天主對我說了什麼話,總結來說就是:「你們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罷⋯⋯ 他賜給疲倦者力量,賜給無力者勇氣。少年人能疲倦困乏,青年人能失足跌倒;而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疾馳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倦」(依40:1, 29-31);我肯定的是人間已經沒有語言能安慰我,除了天主聖言,而這些都是我從聖經讀到的,上主的話慢慢紓緩了我的鬱結,但距離交託仍然遙遠。
最後,聆聽到天主的聲音還要加上悔改,讓自己轉變的決心,像撒慕爾成了傳天主話的人,像門徒撇下魚網跟隨了耶穌,我的生命要加添新酒和新皮囊,否則,聽到的聖言就結不出果實。
為我未聽到的聖言,我要耐心等候;為我所聆聽到的聖言,我要讃美祂,為觸動我的聖言,我要實行和改變,餘下的日子我要每天祈禱:「請上主發言,你的僕人在此靜聽」。
5)「諾厄時代的洪水滅世和天主的慈悲是矛盾嗎?」
「面對罪惡的毀滅性,為什麼說天主慈悲?因為天主沒有就此放棄人,祂和諾厄立約,誓言會救贖人於罪惡的桎梏,聖經記載天主派了許多先知,最後祂的愛子,引導人進入正途,回歸天主 – 生命的根源,但人總是心硬,所以才有主為我們的贖罪犧牲。
另一常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天主對諾厄時代,無數喪生洪水的無辜生命抽手旁觀?創世紀第一章告訴我們天主創造天地萬物,祂給我們一個有秩序的大自然環境去讓我們作管家。大自然有其規律,一枯一榮,一生一滅,每次洪水退後,有更多淤土提供人肥沃的耕地,森林大火之後,枯死的樹木變成肥料,更多陽光可以透入使植物茁長,火山爆發也作如是觀,作為管理大地的人,我們就要學習保護環境,掌握大自然的規律,增其利而減其害。
歷來多少聖人,甚至是小人物,在邪惡之前沒有畏懼,通過良知回應天主的召喚,拒絕和邪惡合作,為活在罪恶束縛下,充滿氣餒絕望的人開了一扇窗戶,讓他們窺見受苦的耶穌仍然在分擔他們的十字架,因而有勇氣走下去。許多面對疾病折磨的勇士,也是如此,他們勉力擔起生命的十架,走到人生的盡頭,為無數後來者作出見證,這就是天主對痛苦者的救贖;天主的慈悲不在逃離,而在陪伴;天主的愛子也行了同樣的路。
要明白罪惡和天主慈悲的關係是一個過程,不是光憑理智可以達到,它需要心靈的體會,重要的不是過程的長短而是開放的心和不懈的追尋。
6)「天主的慈悲與公義」
人要學習天主的公義就要像天主一樣,祂看人的缺乏,人被罪綑綁的不自由,因此伸出援手,讓天主的慈悲,寛恕去轉化生命,雖然當中會包含煉淨,考驗,磨難,但最終是建立,復興和新生;這樣才是天主的公義,它不是毀滅性的懲罰,而是救恩。寫到這裡,相信大家不難看到諾厄時代的洪水滅世其實是潔淨重生,而使我們重生的天主,祂讓祂的愛子包紮,治愈我們的創傷,釋放我們罪的綑綁。如果一味以為天主的公義就是賞善罰惡,那這種天主觀會造成很大的問題,我會在約伯傳- 賞善罰惡的天主觀一文,詳加闡釋。
7)「約伯傳- 賞善罰惡的天主觀」
天主說約伯對祂的認識遠勝他的友人,所以約伯的三位友人要向約伯奉獻全燔祭,那末天主才會寬恕他們(約42:7-8)。這樣的結局有什麼意思?既然釋經家說賞善罰惡是約伯一書的主題,那麼從天主指斥約伯的三位友人一事,我們就知道聖經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信息是:人不可以把天主代入一條公式,如果用三言兩語就企圖把天主概括起來,說天主是賞善罰惡的,這才真是妄自尊大呢!釋經家也指出,如果把天主「框死」了,那天主就變成受人控制的偶像,因為人每做善事,天主定必要賞,反之,天主定必要罰,那天主還能有自由空間嗎?
另一方面,約伯對天主也很有信心,因為他覺得天主不會是那樣公式化的對待人,所以他對天主死纏爛打,要求對話。但他也忽略了一事,天主的智慧,豈是人所能比擬的?人又如何能和天主平起平坐地爭論呢?讀畢約伯一書,我們要警醒,我們是約伯或是他的友人們?我們是如何看天主來著?
8)「新生 – 四旬期第一主日乙年讀經和救恩史第一時代「許諾」的關係的反省」
創1-11的聖經作者用故事形式告訴我們天主給那些離棄祂,陷於罪惡的人更新的機會;天主以更始福音去預告基督戰勝邪惡,以皮衣包裹原祖父母,給加音保護的記號,給活在混沌空虛的以民光和秩序,讓依靠己力建巴貝耳塔的人懸崖勒馬;天主給人新生,但一切都賴耶穌的犧牲而成就。既然天主給人新生的機會,我們就要回應主耶穌的呼召:「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谷1:15),信從福音就是指接受耶穌來救贖的好消息,讓主耶穌在我們的心中植根為王。
如何信從福音?我眼前要做的是看不見仍然信靠,因為凡事求看得見就是靠己力了。雖然前路不明朗,我仍要記住天主給迷惘的人更新的機會:「因為他的忿怒,瞬息消散;他的恩愛卻要終生綿延。晚間雖令人哭涕,清晨卻使人歡喜」(詠30:6),今天的聖言反省告訴我生命不會常是順境,逆境反而是體會天主慈恩的好機會。主耶穌,請來,更新我疲乏的身驅,堅強我軟弱的心志,讓我完全以一顆洗滁了的新心親近依靠您!」
9)「天主之母 – 懷抱天主者慶節講道反省」
「我們常常想天主懷抱我們,但很少想到我們也有福份懷抱基督。懷抱中的主耶穌應該是溫和良善,含忍、包容的孩子;如果我們急躁,爭吵,執著,怨恨⋯⋯我們如何能懷抱成全的耶穌?生命中有觀點完全不同的人,每次都是有理講不清,每次爭拗本來有理也變成無理;理智上明明知道爭辯無用,唯忍耐是上策,但理智總在情緒前低頭。但天主慈悲,祂讓我看到自己是個懷抱主的人,如果我不變得溫良和善,含忍,包容,緩於發怒,富於仁愛,我就懷抱不了主耶穌,因為我和祂格格不入,我便會與祂無份。天主之母慶節對我的啟示是,我不要拋棄了天主給我的福份,我要使自己的氣質改變,以溫良,耐心,包容待人,喜歡的,難以忍受的,我都要如此相待。我要像聖母一樣仰望主耶穌,祈求祂讓我以愛懷抱祂,並以一生的時間,對能夠懷抱主耶穌的福份,反覆思量」。
10)「病者的感恩祈禱 – 將臨期第二主日及12月7日讀經反省」
「伯後3講的是上主日子在我們不爲意的時候便來到,所以我們要潔淨心靈等待更新。為病者,身心痊癒就是那漫長等待的日子。為痊癒的人,就像路5:17-26所講恢復行走能力的癱子,從病(罪)的綑綁得到釋放。癱子和周圍的人都會為主行的奇蹟驚奇並光榮天主;但為無數的病患,霍然而癒的機會卻不常有,但他們願意讓病痛和等待的痛苦和主的苦難緊緊綑綁,這豈不也是奇蹟?只是這奇蹟少為人意識,所以也鮮有聽到鼓勵和讃嘆。
將臨期第二主日的讀經為病患是和平綸音,是知心話,是安慰語,為那曾如荒蕪曠野的枯竭心田迎來了雨露:「荒野和不毛之地必要歡樂,沙漠必要欣喜,如花盛開,盛開得有如百合,高興得歡樂歌唱,因爲它們將獲得黎巴嫩的光華,加爾默耳和沙龍的美麗;它們將見到上主的榮耀,我們天主的光輝」(依35:1-2)。久病的身心,萎縮的心神,會因上主牧人溫柔的安慰而甦醒,一如近東曠野等待已久的野花,在雨季洪流過後綻放」。
11)「如何在生活中跟隨耶穌君王 – 甲年基督君王節禮儀讀經反省」
最後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恆常地跟隨基督君王(牧人)? 我的想法是除非我們看清了自己和「最小兄弟」並無分別;我們都是迷失,受傷,病弱的羊,也是偏執,刻薄,狂妄自大,報復,斤斤計較,不能寛恕的人,而我們每次跌倒,都受到基督君王的包紮,療傷,看守,這就是復活基督君王使我們死而復活,從罪惡死亡中更新的恩典,只有蒙受施恩者多的人才有力量去扶持彼此,去相濡以沫。
讓我們一邊注視基督牧人,這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一邊注視我們的傷口,注視祂給我們的傅油和包紮,在感恩中找到力量去跨越接近其他受傷者的鴻溝,明白只有在看守「最小弟兄」的同時我們才能成為跟隨耶穌君王的小牧人」。
12)「聖家節禮儀讀經反省 – 信德的放手」
「福音保存了這些記載,說明了耶穌的放手,即承行天父旨意要面對了許多衝擊;親情的衝擊是有痛苦在內裏的,但主默默接受了,為了向我們啟示進入天父家的道路。如果不放下自我依賴的,牽絆的,是放不成手的。聖母在路加的筆下,是把承行天主旨意,即學習信德放手默存心中的人,所以她才可以陪伴耶穌走到最後。聖若瑟則以無言的注視和服侍去作信德放手的生活態度。至於耶穌,祂以純綷的奉獻,即全部生活和生命去作祂放手的注腳。
今個聖誕節,我有幸回教堂領聖體及朝拜聖體,一進聖堂就有回家的感覺,我覺得很溫暖,被愛包圍,淚水就止不住了。聖體內的耶穌聖嬰張手擁抱來者,而聖嬰背後就是十架上成年人的耶穌,這明明白白就是耶穌的放手 – 嬰孩時祂伸開柔弱的手,成年時祂以十架的雙臂擁抱世界;耶穌放手為的就是愛,祂愛我們到底,捨了生命及全部。我整個人被這無聲愛的語言擊倒,我感受到了,耶穌的放手就是愛,就是一路的陪伴,就是一路對我的保護和看顧。我本來想祈求痊癒,但被主的愛滲透,我不用再求什麼了,我突然明白這也就是我的放手!我只是和淚重覆:耶穌我愛您,我捨不得離開您!無比幸福的感覺維持良久,我真感謝天主,我何德何能,而祂竟眷顧了我!」
13)「在疫情中看客納罕婦人的信德」
「所以如果我們懷著如客納罕婦人的信德向主為疫情中沉淪的世界代禱,我們也要像客納罕婦人一般接受磨練,因為磨練其實是信心增長的途徑。我們不必心急,因為天主自有祂的時間和方式,就像婦人在信德中接受 – 先後、多少都不是問題,因為等待只為我們信德的成長和茁壯。我曾在看「舒德拉的名單」一劇時悟道:耶穌的救贖來自祂的苦難、死亡、復活,那我們的救贖也必是如此,一同走過苦難,一同在彼此身上看到天主的慈悲,這樣我們就能有哈巴谷先知的信心:「縱然無花果樹不發芽,葡萄樹不結實,橄欖樹一無所產,麥田不出產食糧,羊棧內沒有羊,牛欄中沒有牛,我仍然喜樂於上主,歡欣於我的救主天主」(哈巴谷3:17-18);這樣我們才可以參與天主的救贖,使天主普世的救贖有所成就。
疫情的兇險,許多人的死亡,失落和傷痛都是信心的考驗,很多人心𥚃想:「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谷4:38),讓我們在懇切的代禱中再次肯定我們的信心,重聽主的許諾:「啊!婦人,你的信德真大,就如你所願望的,給你成就罷」(瑪15:28)。感謝客納罕婦人的故事,叫我們知道沒有磨練就沒有信心,沒有磨練也就沒有屬靈的新生。
再次讃頌上主聖言,她帶給我們安慰,力量和光明!
讃頌天父的慷慨照拂,主耶穌的陪伴同行,聖神的啟迪,使人在聖言中與主相遇,如沐春風,阿孟。
阿信
2/22/2021溫市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