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洛貝罕受以色列十支派擁立為以色列王,但怕人民會回耶路撒冷獻祭,所以在丹立了兩隻金牛犢,象徵天主的力量,但日後成了以民拜邪神之源:「如果這人民上耶路撒冷,在上主殿內獻祭,他們的心難免不歸向他們的主上猶大王勒哈貝罕,把我打死,再歸屬於猶大王勒哈貝罕」(列上12:27)。雅洛貝罕另立神殿和司祭是出於怕喪失權力的恐懼,這是人的軟弱。軟弱人皆有之,可悲的是他沒有轉向上主祈求,在恐懼中靠己力,結果釀成大錯。
相對下厄里亞被依則貝依派人追殺,心灰意冷,因為打敗巴耳先知並沒有帶來阿哈布和依則貝依的皈依,他覺得自己沒有用,所以尋死,這也是人的軟弱,但先知一直有向天主祈禱的習慣,例如在打敗巴耳先知一役上(列上18),所以軟弱時向天主祈禱:「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罷!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列上19:4)天主因此有聽他的禱告,派天使給他食物,讓他行到曷勒布山去聽天主的講話(列上19);結果是天主對先知,對以色列民都有安排。
人皆有軟弱,保祿在格後12:7-10 說天主的德能在人軟弱時更顯出來:「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纔全顯出來」,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為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12:9-10)。對此我體會至深,移民初,坐擁愁城,因為所有的計劃都泡了湯,禱告也為淚水掩沒。聖誔節前去聽梁燕城的佈道會,才開始就聽到:「是他在我們的各種磨難中,常安慰我們,為使我們能以自己由天主所親受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種困難中的人」(格後1:4),一聽就知道是天主向我講話,淚如泉湧,接下來祂更說:「你若回來,我必讓你回來,使你能再立在我面前」(耶15:19),這分明是叫哀傷的我回頭,站在天主面前。能站在主前,表示天主洞悉一切,與軟弱的人同行。天主的話沒有比這更淸楚的了:「誠然,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上主的斷語──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令你們有前途,有希望」(耶29:11)。所以軟弱時要祈禱,要通過聖言聽天主的安慰,但同樣重要就是勤領聖體聖事。
耶穌若6:51應允領聖體的人有永恆的生命:「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為軟弱的人,領聖體就是親近天主的機會,從而得到力量前行。平日我們都有機會領聖體,所以真是有點慣性;許多年前在香港擔任送聖體員的工作,有一次我望著聖血,突然之間就心神震動,這是耶穌的寶血,何等珍貴!我捧著聖血,淚就流了下來,但送聖血的時間卻到了,這樣的經驗,為軟弱的人是一枝強心針。另一次在夢中,我去送聖體,許多人都行色匆匆,沒有為聖體停駐,人走光了,我把聖體吃下去,一邊吃一邊哭,因為我們錯過主了。夢醒時我好感恩,因為平日對聖體不夠重視的我,從夢中經歷與聖體內主親近的機會,我知道主愛我,而我也是愛主的。
在中學教書時,每天早上都去置富聖堂參與彌撒,聽楊鳴章神父講道及領聖體,慢慢人就進入了一種平靜,軟弱的心不知不覺就交託了,如今疫情中,主要是神領聖體,又墮入了嘮嘮叨叨的伸訴循還,這樣子軟弱的人就很難得到力量了。寫到這裏,感謝天主給軟弱的人從聖言得到反省,明白天主與軟弱者同行,但我們要靠祈禱,信賴和聖體聖事支撐。
「我尋求了上主,他聽了我的祈求:由我受的一切驚惶中,將我救出。你們瞻仰他,要喜形於色,你們的面容,絕不會羞愧。卑微人一呼號,上主立即俯允,並且救拔他出離一切的苦辛」(詠34:5-7)。
阿信5/14/2021 溫市
Photo by Mateus Campos Felip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