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乙年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禮儀讀經和救恩史306-324頁關係第15 課)
讀經一(智2:12,17-20)
主題:我們要陷害義人,因為他太令我們討厭,反對我們的作為,指責我們違犯法律,控訴我們品行不檢⋯⋯ 因為,如果義人是天主的兒子,天主定要幫助他,拯救他脫離敵人的手。
答唱詠(詠54:3-4,5,6-8)
主題:因為傲慢的人們起來向我進攻,蠻橫的人想謀害我的生命,他們沒有把天主放在眼中。請看,天主必定給我助陣,上主必扶持我生命。
讀經二(雅3:16-4:3)
主題:因為那裡有嫉妒和紛爭,那裡就有擾亂和種種惡行。
福音(谷9:30-37)
主題:因為那時他教訓他的門徒,給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
共通主題:傲慢,嫉妒,紛爭使人置天主子於死地,但天主卻從死亡中使祂復活
天主為什麼容許惡?義人為什麼要受苦?這是歷代人一直在問的問題,所以元前3世紀的訓道篇Qohelet把義人受苦看作宿命論,因為「義人在正義中夭亡,惡人在邪惡中反而長壽」(7:15),「義人所遭遇的,反如惡人所應得的;而惡人所遭遇的,反如義人所應得的」(8:14),既然善人和惡人的遭遇不公,所以作者結論天主的計劃無人可知:「 我曾專心用智慧考察研究過天下所發生的一切;──這實在是天主賜與人類的一項艱辛的工作」(1:13);又因為人看不清天主的計劃,所以只好安慰自己一切皆是天主故意令人看不透:「你應觀察天主的作為:他所彎曲的,誰能使之正直?幸福之日,你應歡樂,不幸之日,你應思慮:幸與不幸,都是天主所為;其目的是為叫人不能察覺自己將來的事」(7:13-14),最後訓道篇的作者唯有強調世事「虛而又虛,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1:2)。
元前2世紀的德訓篇Ecclesiasticus 對人生善惡問題有更積極的看法,因為作者肯定天主是智慧,而「天主的智慧,先萬物而生,誰又能探究」(德1:3),既然人不能探究天主的智慧,唯有對其懷敬畏之心,並且相信惡始終會被天主懲罰,義人會得到賞報:「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 不義的忿怒,終不能視為正直;他忿怒的烈火,必要使他喪亡。忍耐的人暫時容忍,最後必有喜樂的酬報」(1:16, 28-29)。德訓篇對善人賞報的啟示比訓道篇更肯定:「願他們的骨骸,從自己的墓穴中,再欣欣向榮;願他們的名聲,再留於子孫之中。聖人們的光榮,存留在子孫身上」(46:14-15)。
其實,天主對義人受苦的啟示始自舊約聖經,第二依撒意亞有四首「上主僕人」詩歌,其中依52:13-53:12 最為人知曉:「然而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 上主的旨意是要用苦難折磨他,當他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贖過祭時,他要看見他的後輩延年益壽,上主的旨意也藉他的手得以實現⋯⋯我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因為他承擔了他們的罪過」。先知也預言耶穌代罪人而死,成了天人修好的中保:「為此,我把大眾賜與他作報酬,他獲得了無數的人作為獵物;因為他為了承擔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至於死亡,被列於罪犯之中」(依53:12)。大家都知道先知預言的是主耶穌基督;天主的旨意是主耶穌以苦難,死亡,復活去救贖人類,說起來真有點吊詭。
主耶穌道成肉身,用一生來闡釋義人為什麼受苦,祂三次向門徒預言苦難,死亡,復活:「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谷9:31),意謂義人唯有經歷苦難,死亡,才能進入光榮。初期教會在主耶穌復活的光照下明白天主既慈悲又公義,所以主耶穌必須要以聖死為罪人贖罪,使人獲得罪赦及永恆的生命。不過,贖罪的概念早在舊約已初步形成,早於梅瑟時逾越節塗羔羊血在以民的門楣上,另司祭在贖罪節把人的罪放在羔羊身上,驅逐至曠野:「亞郎將雙手按在牠的頭上,明認以色列子民的一切罪惡,和所犯的種種過犯和罪過,全放在這公山羊頭上;然後命派定的人將牠送到曠野」(肋16:21);但必須到了新約,初期教會才明白耶穌是真正的贖罪羔羊。
新約書信對耶穌為人贖罪,以復活克勝罪惡及死亡有深刻的反省:「因為他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他內成為天主的正義」(格後5:21),但解釋得最詳盡的是羅馬書:「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帶著罪惡肉身的形狀,當作贖罪祭⋯⋯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5:3, 8)。保祿更以基督比作新亞當;舊亞當背叛了天主,新亞當卻為人羸得生命和恩寵:「故此,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成義也是如此」(羅5:12),「但從亞當起,直到梅瑟,死亡卻作了王,連那些沒有像亞當一樣違法犯罪的人,也屬它權下:這亞當原是那未來亞當的預像。但恩寵決不是過犯所能比的,因為如果因一人的過犯大眾都死了;那麼,天主的恩寵和那因耶穌基督一人的恩寵所施與的恩惠,更要豐富地洋溢到大眾身上⋯⋯ 如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羅5:14-15, 19)。
天主怎樣會讓愛子為人贖罪而死是一個愛的奧秘,正如保祿總結:「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5:8)。如果我們在生活上沒有經驗基督藉聖死,復活賜給我們復活的新生命,我們就感受不到基督為我們贖罪至死,因為我們還活在舊時的我內,生活充滿了傲慢,嫉妒,紛爭,暴力⋯⋯ ;我們感受不到基督為我克勝罪惡:「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舊人已與他同釘在十字架上了,使那屬罪惡的自我消逝,好叫我們不再作罪惡的奴隸⋯⋯ 罪惡不應再統治你們,因為你們已不在法律權下,而是在恩寵權下」(羅6:6, 14)。要感受到自己活在恩寵中,我們除了領聖體,祈禱,讀聖經,還有些什麼?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要感受到自己是活在基督內的新我需要:
1. 不掛慮:「你們什麼也不要掛慮,只在一切事上,以懇求和祈禱,懷著感謝之心,向天主呈上你們的請求;這樣,天主那超乎各種意想的平安,必要在基督耶穌內固守你們的心思念慮(斐4:6-7)
2. 相信在任何處境,都可靠基督得力:「我也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或飽飫、或饑餓、或富裕、或貧乏,我都得了祕訣。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2-13)。
此外,我特別喜歡給別人一杯水喝的教導,不管對方是宗徒與否,只有活出天主慈悲,我們才能感受到基督為我們贖罪羸得新生的恩典。
3. 活出天主的慈悲:「誰若只給這些小子中的一個,一杯涼水喝,因他是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失不了他的賞報」(瑪10:42)
4. 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瞻仰過天主;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纔是圓滿的」(若一: 4:20)
最後,你會說:知易行難啊!那就讓我們呼求聖神,讓聖神扶助我們的軟弱吧!正如我開始寫這篇文章時,完全不知道應該寫些什麼,但聖神卻帶領我去反省基督為我們贖罪帶來新生的恩典,又帶領我扎實地溫習宗徒書信對這方面有關的教導。感謝讃美天主!
阿信
8/7/2021溫市
Photo by Timothy Eberly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