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從防疫口罩說起

阿信

疫情下,口罩的位置一波三折, 疫惰起初BC醫務衞生官不贊成載口罩,隨著疫情日益嚴重,某些公共場開始要求戴口罩,但到了疫情稍緩,口罩令也跟著撤消,直到兩三個月前,口罩令又重新建立,學校局最近也投票通過所有學生需要戴口罩,地車,公共場所也一樣。

不知不覺,口罩已成了保護網,也成了我的依賴,有了口罩,我可以返回武館,返教會,返合唱團,外出購物,買餐,去看醫生,這些都是生活重要部分,讓我覺得有朝氣,有活力,和外界不至隔斷。雖然口罩的保護力不是全能,但也顧不得那麼多。

口罩除了保護作用,其它好處以前真未想過。試過兩次需要和陌生人有較長的溝通,兩者都說以前見過我,說我很親切,我很驚訝,因為從未見過,但對方堅持,於是我說,「你看不到我的臉孔,如何覺得親切?」想來必定是自己的眼神,讓人感到可親。這樣看來,口罩可以使對方注意你的眼神,原來眼神那麼重要,以前末想過。

另外就是,口罩並未影響我的發聲;一般來說,戴了口罩,說話總有些妨礙,有時要提高聲音,對方才聽得清楚,但講到唱歌,無論在教堂或合唱團,我的聲音清澈可聞,這完全是有賴腹式呼吸的發聲,有功力,聲音就可以破罩而出,對唱歌的人,這是安慰。

另外,因為口罩,我的生日失色了不少。朋友本來不多,逢朋友或自己生日,都是難得的聚會機會,但疫情下,不戴口罩吃飯,自己就沒有了安全感,所以今年生日唯有在家吃外賣。朋友間的歡聚,不知要待在何時。

最後,口罩也形成了自我保護的藩障,人與人的關係更隔膜了,我覺得可以不溝通就不如不溝通,不如安靜地呆著,不如做個宅女,由此又發現自己依賴的東西多了,例如寫文章,看書,弄臉書,看劇,更因循地吃自己喜歡但簡單的食物,例如三文治,晚餐後一條紅豆冰棒;口罩對我的心理是有影響的,會更好覺得自己是在斗室內,外間的風雨又有何懼?

常常羨慕別人帶上不同色彩的口罩,它們好像代表人不同的性格和表達,但自己好像只戴白色的口罩,那也代表自己堅持如一,但卻淡泊的人生。

10/9/2021

溫市

Photo by Anshu A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