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 信仰生活

年晚說「歲月靜好」

年晚祝願「歲月靜好」,原出於胡蘭成新婚寫給張愛玲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詞多為作家,詩人引用,其中有沐陽的「秋風灑落」:「陽光溫熱,歲月靜好,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寫的是情,也有講哲理的:「任何事情,終有答案,匆忙尋找,錯失的是歲月的靜好」,「歲月靜好,很想我們這樣安然老去,不緊不慢,不慌不忙」(逸名)。

我想「歲月靜好」的「好」涵蓋親情,愛情,人際關係,以及所有的世情,都希望能夠充滿溫暖。一般人對情「好」的理解在於「得」,但情愛卻是在「得」與「不得」間的汙迴;因為只著眼求「得」,遂生出了許多愛的扭曲;因為人心總是企盼情愛的「得」,總是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就算書籍,音影作品對情愛的描寫怎樣不合理,怎樣虐心,讀者,觀眾都不會放棄追讀,追看的。

少年時看三毛文字,她對愛的追尋是一個浪漫的窗戶,帶給那些平淡的青蔥歲月無比的美好,也讓我深信尋覓的心必不會被辜負。知道荷西遽然離世,我的心願是我寧願減壽去成全這對有情人,感動的是自己那片由衷的真誠。三毛的悲劇是不理解,也不妥恊去接受情愛的「得」可以在死後繼續,也不接受情愛的止息最終只能在天父懷裡抵達。人生情愛的「好」是有限制的,有些境地是無法抵達的,這就是人生,也只有如此了。其實情愛的「好」是一個從「得」到「不得」,或由「不得」到「得」過程的領悟,領悟什麼呢?那應是愛的真諦:「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

情愛於我是「相信和忍耐」,而支撐忍耐的是盼望;這個盼望超越了自己的「得」,進而過渡到所愛人的「得」,為了愛人的好處,鍥而不捨去守護,去思念,去祈福,而且深信自己的心會被對方和天父了解。近日熱播的「今生有你」聶宇晟的角色就是對情愛忍耐的詮釋。常常想,當人在天家,又會如何體會情愛的「好」?我想應該像天父一樣懷有大愛,對世上在「得」與「不得」汙迴的人有一份憐惜和慈悲。

現在探討一下歲月的「靜好」,要「靜好」就要以超然的角度去看事物,不執著,像已故一行禪師在「請以真名呼喚我」所說的,如果我們要求從多個角度去看自己,看人生,那麼我們的內心就會有平和,就會坦然:

不要說我明天就要離開

——即使今天,我依然在抵達。

深觀,我每秒都在抵達,

作為春天枝頭的蓓蕾,

作為羽翼未豐的鳥兒,在新巢學習歌唱,

作為花蕊上的毛毛蟲,或藏於石中的珍寶。

我仍在抵達,為了歡笑和哭泣、希望與恐懼。

我的心跳是所有生命的生滅。

我是河面上脫胎換骨的蜉蝣;

也是俯衝而下蠶食蜉蝣的鳥。

我是青蛙,在清池快樂地游泳;

也是那悄無聲息地吞下青蛙的草蛇。

我是烏幹達的孩子,骨瘦如柴,腿細如竿;

也是出售致命武器給烏幹達的軍火商。

我是十二歲的小女孩、船上的難民,被海盜強姦後投海自盡;

我也是海盜,我的心還不能看見與愛。

我是手握大權的政治局委員;

也是為他償還血債的人,我的人民正在強制勞改營中慢慢死去。

我的喜悅如春天溫暖,讓鮮花開滿地球。

我的苦痛如江河流淚,奔流注滿那四海。

請以我的真名呼喚我,

讓我立刻聽到我的哭泣與歡笑,

明白苦樂同為一體。

請以我的真名呼喚我,

這樣我才能覺醒,

心的慈悲之門從此敞開。

大師強調的不是相對,而是包容,我們是善也是惡,這使我想起瑪5:44-45:「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天主慈悲,正因為祂看到眾人的軟弱,我們要「靜好」便要如天父般的慈悲,但慈悲必需依賴聖三的愛,而「歲月靜好」繼續成為我們的修道場。

在等待農曆壬寅虎年來臨的歲晚,我希望自己記著,不要光從來人生情愛的「得」與「不得」的遺憾裡低徊,不要期望可以從情愛的書寫,影視作品投射中找到安慰,因為「得」與「不得」是過程,「執著」和「放下」也是過程,而最終的息止只有在天父懷中才能抵達;僅以「歲月靜好」的練歷過程和大家共勉。

阿信

1/31/2022

溫市

Photo by HyggeLab Concept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