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10主題「揀選的民族」及「救恩史的轉捩點」分享
A. 以色列簡史
A1. 阿巴郎 – 聖殿被毀
講到以色列選民,大家都會從舊約聖經找到資料,從阿巴郎被召,和天主立約,然後有梅瑟及達味遙指基督的的王權盟約,接下來是南北國分裂,公元724年北國以民充軍亞述,十一支派消失,元前586年南國猶大充軍巴比倫,元前538波斯居魯士准其回國,波斯衰落後以民由希臘統治,亞歷山大死後則由埃及卜托肋米統治,然後落入敍利亞的安提約基亞四世的暴政中,遂有瑪加伯起義(元前164-66),跟著有短暫的哈斯摩爾王朝Hasmonean Dynasty(元前140-37)的復興,但腐敗使它成了羅馬人的囊中物,羅馬由元前63年開始統治耶路撒冷,在羅馬分封侯黑落德統治時,耶穌出生,在巴勒斯坦一帶傳道達3年之久,公元33年被釘十字架。公元66-70年有猶太人起義,名叫The Jewish War,但始終被羅馬人平息,公元70年聖殿被毀,猶太人被逐出耶京。然後的情況又怎樣?
A2. 羅馬 – 拜占庭 – 十字軍東征
羅馬王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3年讓基督宗教成為國教,在耶路撒冷建聖墓大殿。羅馬帝國分裂後,耶京為拜占庭帝國統治(公元313-636年),猶太人可以重回耶路撒冷。公元636-1099年耶路撒冷落入回教徒手中,公元1095年教宗Urban II 開始了首次十字軍東征,其間歐洲君主和教宗都有發動,由西歐封建領主,騎士及農民以收復穆斯林佔有聖地理由相互殘殺,其實有經濟及宗教控制理由,前後共8-9次(1096-1291年),在1192年,雙方簽合約,但聖地仍在穆斯林手中,但基督徒可以自由出入聖地。
A3. 奧圖曼帝國 – 英國管治
接著奧圖曼帝國(土耳其)控制耶路撒冷(公元1517-1917)達400年,耶京面積縮小至1平方公里,18世紀居民開始城外建新城;1917年英國結束了400年的奧圖曼帝國統治。在英國統治時,耶路撒冷分為猶太人(東南),基督徒(西北),穆斯林(東北),及亞美尼亞區(西南),聖墓大殿由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及亞美尼亞教會,埃及教會及埃塞俄比亞教會共同管理。
A4. 以色列建國
1922年國際聯盟批准在巴勒斯坦建猶太國家,1939-45年歐洲猶太人遭納粹滅絕,戰後從集中營被釋放的猶太人大批回到巴勒斯坦,引致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矛盾升級。1948年英國委任統治結束,以色列宣布建國(5月14日),5月15日,阿拉伯五國入侵以色列,以色列國防軍組建獨立戰爭(1948年5月-1949年7月),1949年以色列與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簽訂停戰協定,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和約旦分治,以色列被接納為聯合國第59個會員國。1967年六日戰爭,耶路撒冷重新統一。
看Simon Sebastian Montefiore 所著Jerusalem the biography 是觴目驚心,不能再看下去,耶路撒冷的土地是一層層血醸成的,以色列人有多少磨難?罄竹難書!但以色列人是怎樣捱過一切,屹立不倒?
B.以色列人的宗教
以民的身分是選民,是雅威的子民,他們的宗教是以聖殿為中心,因為天主是聖,所以耶路撒冷居民圍著聖殿生活,首先是要保持潔淨,好去聖殿朝拜天主;他們有取潔的法律,例如肋未紀,周圍都是取潔池。聖殿被毀後,以民通過梅瑟法律及Mishnah 口傳的梅瑟五書去保持身心的潔淨及聖潔,好和世俗分隔,儘量接近天主。
B1. Mishnah米書拿
這是猶太人的口傳Torah,是編輯梅瑟五書法典的書,意謂重覆學習,在公元200年完成,在沒有聖殿和沒有國家的時期,Mishnah 給以民身份,它奠定了辣比法律傳統,成為六世紀「巴比侖塔木德Babylonian Talmud」及「耶路撒冷塔木德 Jerusalem Talmud」的基礎。它共有6大部分,有63篇論文,論文又分為章回,6大部分包括:
農務規章 / 節令律例 / 婦女和財產轉移(例如由父親轉到丈夫) / 民事和刑事法 / 有關祭禮和聖殿法律 / 在聖殿和家庭生活中保存祭禮潔淨律例(飯桌和床)。
Mishnah 紀錄了耶穌時代猶太人的思想,所以也可用作新約聖經背景的參考。Jacob Neusner 是研究Mishnah 的權威,他在The Mishnah: A new Translation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中有舉例:
Mishnah 安息日篇7:2 「在安息日禁止」生產勞工的四十項減一
(1) 縫製 (2) 犁耕 (3) 收割
瑪12:1 安息日那天,耶穌從麥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摘了些麥穗來吃。參谷2:23; 路6:1)。
「在安息日禁止」生產勞工的四十項減一
(4) 捆禾 (5) 脫穀 (6) 簸揚 (7) 挑選 [合適與否的蔬菜或農產] (8) 磨 (9) 篩 (10) 搓
若望強調耶穌吐唾沫用手和泥,若9:6 「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一點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9:11 「他回答:那名叫耶穌的人和了一點泥,抹在我的眼上,對我說:你去西羅亞池洗一洗吧。我去一洗,就看見了」9:14-15「耶穌和了泥開他眼睛的那一天,正是安息日。法利賽人又問他是怎樣可以看見的。他告訴他們:耶穌把泥抹在我的眼上,我一洗就看見了」
「安息日禁止22:6」
「他們不可端正孩子(受傷了)的手腳,或(復原)折破的肢體。若有人的手或腳脫臼的話,不可在上倒冷水。」(即不可醫治)
所以耶穌問「安息日許行善呢,或作惡呢?許救命呢,或害命呢?」他們一聲不響(谷3:4)
以上有關安息日禁止解釋為什麼猶太領袖對耶穌提出安息日法律的挑戰;又明白為什麼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瑪12:8)」,讓我們反省安息日設立的原因和敬拜的對象。
B2. Talmud 塔木德
第二聖殿被毀,即公元70年後,猶太人怕律法失傳及遺忘,所以又有Mishnah 的延伸版Gemara,作用是解釋Mishnah,是三世紀開始猶太辣比對法律的解釋和討論,二者一齊被稱為Talmud,公元350年在耶京成冊的名為Palestinian Talmud,公元500年在巴比侖成冊的名為Babylonian Talmud,後者留傳更廣,12及16世紀有精簡版的塔木德。
B3. Halacha 猶太人生活準則
這包括oral Torah 以外的細節,例如「安息日是否可用電扶梯,或是一大鍋肉只是不小心滴到一小滴乳酪需要整鍋倒掉嗎,或是很多跟婚姻有關的小細節,為了確保不要干犯到律法,猶太人會問辣比的判斷…. 以辣比的判斷為生活準則。當然,辣比之間也有不同教派,也會持有不相同的意見。現代卡拉派猶太人Karaite 就是完全回歸妥拉經文,並不認為塔木德的辣比解釋可以跟妥拉有同等的份量」
B4. 希伯來文聖經
猶太人稱為Tanakh,代表教導,訓誨,這包括了梅瑟五書,先知書(蘇,民,撒上下,列上下,依,耶,厄及12小先知書),聖錄/ 著作(聖詠,箴言,約伯,雅歌,盧德傳,哀歌,艾斯德爾傳,達尼爾,厄斯德拉上下,編上下。
Tanakh 成了基督宗教舊約的內容,但兩者有不同編排方式:舊約聖經分梅瑟五書,歷史書,聖詠,智慧文學,大,小先知書,舊約聖經以時間順序作排列次序,希伯來文聖經以梅瑟五書為聖經的中心
C. 基督宗教和猶太教的宗教交談
教宗聖若望23世在1965年頒佈Nostradamus Aetate 申明不是所有猶太人及今日的猶太人為耶穌的死負責,許多天主教主教會議也遣責教會在納粹迫害時的緘默。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2000年去耶路撒冷哭牆探訪,教宗本篤十六2005年參加國際猶太委員會舉辦的Interreligious Consultations ,強調要繼續深刻反省猶太人大屠殺歷史,道德及神學問題,并申明「天主教會和你關係緊密,是你的朋友」,羅馬猶太辣比主席也在2006年訪問梵蒂崗。
在釋經方面,宗教交談令天主教釋經家看到瑪竇福音對法利塞人強硬的批評有瑪竇團體當時的背景,明白瑪竇時代的猶太人和耶穌時代的不盡相同,關係也不一樣。
D. 謙虛的學習
猶太辣比對舊約聖經的研究強調希伯來文字的運用,這使我得益良多,以下是兩個例子:
D1. 為什麼亞當對自己的赤身露體感到害怕?(本文從猶太辣比David Fohrman 的角度去看原祖父母的墮落)
「當時,男女二人都赤身露體,並不害羞」(創2:25),「在上主天主所造的一切野獸中,蛇是最狡猾的」(創3:1),猶太辣比David Fohrman 指出「赤身」,「狡猾」有同一的希伯來文字根arom 。Fohrman指出如果赤身naked 代表真正的自我,即原祖墮落前的狀況,那狡猾sly 就代表隱藏自我,即墮落後的狀況。
Fohrman 再叫我們看知善惡樹一段經文:「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創2:17),知識在希伯來文聖經不是理智上的認知,而多是指性的結合,指的是經歷:「亞當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厄娃,厄娃懷了孕,生了加音說:「我賴上主獲得了一個人」(創4:1)。所以認識是經驗一個人或事物。
現再看知善惡樹的描寫「女人看那棵果樹實在好吃好看,令人羨慕,且能增加智慧」(創3:6),Fohrman 指出希伯來原文「令人羨慕,且能增加智慧」應該是 the tree was desirable to contemplate ,就是引起人的慾望,令人有細嚼的慾望。所以從希伯來文的應用,知善惡樹喚醒的是人的慾望。
現再看創3:7:「於是二人的眼立即開了,發覺自己赤身露體,遂用無花果樹葉,編了個裙子圍身」,Fohrman叫我們留意創3:7的含意,眼開了是什麼意思?應該是感到自己的慾望被喚醒。創3:10:「他答說:我在樂園中聽到了你的聲音,就害怕起來,因為我赤身露體,遂躲藏了」,為什麼亞當對赤身露體感到害怕?而不是尷尬?如果知善惡樹的果子喚起人的慾望,使人想自己創造,想超越天主,那亞當對自己不能控制的慾望便會感到害怕,他不能面對這樣的自己,所以由原本的arom(naked 真我)到了arom(sly 隱藏的真我,亦即是狡猾)。
最感動的是天主對堕落原祖父母的痛惜:「上主天主呼喚亞當對他說:你在那裏?」(創3:9),Fohrman 指出天主全知,為什麼不知道亞當在那𥚃?希伯來文「在那裡」有兩個字: epiphoh 及 ayeh ,前者epiphon 「他答說:我尋找我的哥哥;請告訴我:他們在那裏放羊?」(創37:16),後者 ayeh 「但是人一死,立即僵臥;人一斷氣,他究竟在何處」(約14:10),「依撒格說:看,這裏有火有柴,但是那裏有作全燔祭的羔羊?」(創22:7),所以ayeh 包含了絕望和痛苦,因此天主不是問亞當在那𥚃,而是說:「為什麼你不在那裡?」「那𥚃」就是失落前的naked self ,所謂赤身露體的真我。跟據猶太宗教經文詮釋Midrash Rabbah Genesis 19:9 的解釋是:「昨天你和我在那,現在你和蛇在那裡」,這句話包括了多少傷痛!
那天主對充滿慾望的人如何處置?「上主天主為亞當和他的妻子做了件皮衣,給他們穿上」(創3:21),Fohrman 指皮衣就是梅瑟五書,上主的法律會指引,控制人的慾望,使人在正途和慾望間找到平衡點。其次,天主將亞當逐出了以後,就在伊甸樂園的東面,派了「革魯賓」和刀光四射的火劍,防守到生命樹去的路」(創3:24),用意是不讓人再重蹈覆轍。至於亞當的名字是Adamah 紅色的泥土的意思,此外,「亞當」也是希伯來文「人」字的讀音,所以天主對亞當講的一切也是對所有人講的。
The Naked truth: Serpents of Desire aish.com
D2.回到伊甸園Getting back to Eden (辣比Shraga Simmons)
天主給原祖父母的工作和責任:「上主天主將人安置在伊甸的樂園內,叫他耕種,看守樂園」(創2:15),辣比Shraga 說樂園一切都有,所以工作,責任指是道德行為。
跟著提出為何要先造亞當再造厄娃:「上主天主說: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創2:18),可以看到人被造時的狀況是單獨,是獨一無二,所以Mishnah 的詮釋是「天主造世界只為了你」,而世界(伊甸園)是人的利益也是責任。
人墮落後,「天主對亞當說:因為你聽了你妻子的話,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為了你的緣故,地成了可咒罵的;你一生日日勞苦才能得到吃食。地要給你生出荊棘和蒺藜,你要吃田間的蔬菜;你必須汗流滿面,才有飯吃」(創3:17-19)
現代人講到工作就想到事業,是要追求的東西,人追求成功事業的目的是物質和名望,人也成為消費者,和伊甸園的原來狀態大大相反。
辣比Shraga 認為伊甸園代表人受造狀態,沒有痛苦,疾病,戰爭,是每個人的渴望,猶太人則視回到伊甸園是默西亞時期。我的反省是人唯有時刻懷著受造的目的和責任,才不會失落自我,「所以今日你該知道,且要牢記在心:天上地下,只有上主是天主,再沒有別的神」(申4:39),「知道」是經歷天主所造的世界,「牢記」是和天主保持關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天主造世界為了我」的目的,不辜負天主的愛和苦心。
Getting back to Eden aish.com https://aish.com/48944916/
E.結論
天主選以民作救贖人類啟示的原始對象,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天主子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成了他們的絆腳石,我認為只有誠懇的交談,不帶攻擊,批判,懷著求同存異精神,這兩大啟示宗教才能愈加接近。一方面,我們能欣賞猶太人對聖經熱愛及不懈的發掘精神,分享學習他們的對舊約的詮釋心得,會使我們更深了解聖言和活出聖言,同時,猶太人也可以從天主教會悠長的傳承中增加對主基督的了解,慢慢接近和接受他。
阿信
23/5/2022
溫市
Photo by Cole Keister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