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淑愉
加入學生會寫作小組不經不覺已四年多,在早期寫作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一直默存心中。
在接近四十篇文章分享中,我最難忘是寫《天使花園》的過程。記起四年前看到《心窗》期刊報導,有關教會為關懷流產胎兒而前瞻及突破性設立「天使花園」。看完這篇報導,我很有衝動及使命感想將這件事寫下來,但接下來的考慮是我應怎樣下筆,將別人的文章變成自己的文章?如果寫,如何避免有抄襲之嫌? 腦海中也有飄過:這題目應該不是大眾感興趣的,可以不寫嗎?究竟寫信仰的文章,應該投其所好,寫一些點擊率高的題材(例如:聖經人物、靈修、生活小品)或是寫只為一小撮人感興趣的文章(例如:天使花園)?這個疑問一直纏繞著我好幾天,輾轉難眠,當時我有點猶豫,甚至想放棄。 忽然,一把很強烈的聲音對我說:「不要緊,儘管寫吧!」 於是我將四頁內容濃縮為兩段文字,最後加入我第一身感受而完成此文。
每次寫作前我會祈禱,祈求聖神的帶領。 漸漸地我發現其實寫作不用太思前想後,因文章最後有多少讀者或能感動多少人都是天主的工作,祂自會照料。我學會隨心(及用心)寫文,多留意身邊一切。 寫作有很多可能性,題材可以是當下的所看所聽所思所感,而不應受什麼形式框框或題材所限制。我分享的文章中有寫聖經故事、禮儀、生活小品,也有分享祈禱經文、靈修、倫理、寫聖像畫、從大自然中窺探天主、經卷讀後感等。偶爾翻看自己的文章也有點不相信作者是我,這正好印證了寫作不是我個人的事,而是天主牽著我手去寫祂的故事,過程中我只需虛空自己及配合。
論寫作,我不是高手。寫作小組中有師兄師姐六年來努力不懈地分享近百篇文章,我只是小組中的一位。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年齡、職業、堂區,但彼此鼓勵,有著共同信念及使命感,願意成為天主手中的一支鉛筆。 透過天主的默感,將神學課程所學的,結合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感受的化為文字,見證天主是愛。
我們非常珍惜及感謝天主教平信徒網站及公教報這兩個平台,可以讓我們自由抒寫分享信仰。 更感謝丘師兄作顧問老師為每篇文章作個人指導。如他所言,寫文章第一位讀者其實是自己,寫作的意義是先作用於自己,才會作用於他人。 透過寫作,除了作文字福傳,也讓我們更瞭解信仰、瞭解自己,從而走近天主。願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光榮天主!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