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蛋
最近與一位沒有信仰的朋友A談起宗教的話題,感覺不太爽。
「宗教只是人想出來,給自己一個生存的意義。」A再說:「我覺得人生並無意義,人生只是生物繁殖的結果。只是人有意識,才會為人生想個意義出來。」
他一向都是只信科學,信專業,信數據的人。過去的「盲搶鹽」、「搶廁紙」等事件,他都通通不為所動。
難得打開宗教的話題,我一心打算找機會向他福傳,怎料他這番見解,好像把自己與一切宗教隔絕,掛上了「生人勿近」的警告牌,完全沒有讓我福傳的餘地。只怪我道行太淺,我當時真的不懂如何回應。但我感受到,原來無「信」、無「望」,人生就是如此的灰。
但是,為什麼有人寧願擁抱絕望,也不願意嘗試接受「可能真的有天主的存在」呢?畢竟這位朋友讀天主教學校,必定聽過不少有關天主的事。是什麼原因令他對天主關上大門?
他不像是路加福音14章16-21節所形容的那些只顧買地買牛結婚而不願去宴會的人,因為他似乎曾認真思考過宗教與人生意義的問題。但他思考過後,卻決定繼續吃喝玩樂享受人生。他把生命的謎團埋在心底,彷彿不許自己對生命的終向再存有什麼希望。
或許,能夠接受福音的好土,除了需要對自己坦誠,對宇宙萬物有一定的謙遜,一股能夠接受真理的勇氣,還需要有愛——因為有愛,才會盼望美好的事物。
信、望、愛,原來是環環相扣的。
福傳不能只靠把口。在撒種之先,農夫需要翻土施肥,讓荒地變成好土。唯有先讓缺乏愛的人認識愛,喜歡有「愛」的生活,渴望有「愛」的天國,才會聽得進福音。
朋友A的內心似乎是撒種比喻中的石頭。可能,他現在需要的不是信仰的解釋,而是愛,以至有一天能重拾對愛的希望,由石頭變成好土。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imso gabriel on Unsplash
為此位男士祈禱,只有主才能改變他。希望他就算不信主,還會跟著自己的「良心」去做。🙏🙏🙏
Like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