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喜愛多了讀經。我怎會產生這份喜愛呢?我想主要是因為時代的洗禮。
時代的環境很影響我讀經。現時我讀經會有一份時代感,它令我從聖經中找到安慰。每當我唸到以下的聖詠,便會提醒我在這個時代用心讀經。我想,正因為時代幽暗,才特別體會到「你的言語是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路途上的光明」(詠119:105)、「在我的憂苦中,這是我的安慰,因為你的聖言,賜給了我生氣」(詠119:50)、「我如果不喜愛你的法令,我早已在我苦患中喪命。我永不忘卻你的法令,因為你藉此賜我生命。」(詠119:92-93)如此,因我在聖經中尋找這時代的安慰,我也開始感受到「你的約法誠然是美妙神奇」(詠119:129)。
時代與讀經有什麼關係?我想起《愛基督於萬有之上——《聖本篤會規》中的聖經》書中的一段話。一般我們以為,要放下自己對經文的觀點,研究經文的歷史背景、世界觀來找出作者想說什麼。但這書卻指出:「只有在讀者對自己的世界有深入的了解後,才有與作者的真實世界溝通的希望。只有透過讀者的世界與作者的世界之間的交流對話,才能找到文本的真正意義。而且只有當文本在讀者的世界起了共鳴時,才能與原作認同,並揭露出更多意義。」(頁8)我感到此言不虛,因為讀經時心中要泛起共鳴,聖經才會與我建立關係。
如此,我想在下面略寫一下聖經與我的時代共鳴。因為香港人四散移民了,所以我讀到乃赫米雅為猶太遺民的祈禱,我便想到自己的召叫。一個香港基督徒在此時的香港生活,我的使命必然是為香港祈禱,此時的香港也特別需要有人祈禱:
「唉!上主,天上的天主!偉大可畏的天主!那對愛你和守你誡命的人,履行信約,施行慈愛的,求你側耳,求你睜眼,俯聽你僕人的祈禱即我,現今在你面前,日夜為你的僕人以色列子民所行的祈禱。我承認以色列子民對你所犯的罪過,因為我和我父家都犯了罪。我們的確作惡得罪了你,沒有遵守你吩咐你的僕人梅瑟,所立定的誡命、律例和典章。求你記憶你向你的僕人梅瑟所吩咐的話說:如果你們不忠實,我要將你們分散在萬民之中;但如果你們又回心歸向我,遵守履行我的誡命,即便你們分散到天涯地角,我也要從那裡,將你們聚集起來,領你們到我所選,為作我名居所的地方去。──他們都是你的僕人,你的人民,是你用強力和大能的手,所拯救出來的。」(厄下1:5-10)
我在德訓篇和厄則克耳先知論耶路撒冷的荒涼中,彷彿看到香港的影子:
「因為一位智慧人,就能使一城人煙稠密,而罪人的家族,卻可使城池荒涼。」(德16:5)
「因人使你們荒涼了,從各方面侵蝕你們,使你們成為殘餘民族的產業,並使你們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和話柄。」(則36:3)
因此,我多麼希望先知對耶路撒冷復興的預言,有朝一日能實現在香港身上,香港人能再次安居樂業!
「吾主上主這樣說:在我潔化你們脫離各種罪過的那天,使城邑有人居住,廢墟得以重建,在過客眼中曾為荒蕪的地方,再得以耕種之時,人們要說:那曾荒廢的地方,如今成了『伊甸』樂園;荒蕪廢棄和破壞的城邑,如今成了設防安居之地。如此,你們四周的殘餘民族便承認,是我上主重建了破壞的城,種植了荒廢的地。我上主言出必行。」(則36:33-36)
「但猶大必永遠有人居住,耶路撒冷也必世世代代有人寄居。」(岳4:20)
「在那一天,我必樹起達味已坍塌的帳幕,修補它的缺口,重建它的廢墟;使它重建有如往日……我必要轉變我民以色列的命運,他們必要重建已荒廢的城市,再住在其中;栽植葡萄園,飲其中的美酒;耕種田園,吃其中的出產。」(亞9:11, 14)
「萬軍的上主這樣說:『將有老夫老婦坐在耶路撒冷各街市上,每人因年高老邁,手中扶著拐杖;城裡街市上,都要滿了男女兒童,在街市上遊戲。』」(匝8:4-5)
回到自身,在這個時代,我又應如何立身處世呢?多年前聽一首英文歌,有句歌詞記住了:”Every time I feel afraid, I hold tighter to my faith.” 我想聖經也是如此教導,在逆境中捉緊信仰前行,在黑暗的時代做個更好更虔誠的人。聖保祿宗徒有一句叮囑很對應這個時代:
「在乖僻敗壞的世代中,做天主無瑕的子女;在世人中你們應放光明,有如宇宙間的明星,將生命的話顯耀出來……」(斐2:15-16上)
「他使自己的心,歸向上主;他在罪惡橫流的時代,實行了熱心敬主的事。」(德49:4)
如何更好的捉緊信仰過活呢?禮儀生活很重要!聖經提及的信仰復興往往是從恢復禮儀生活而來。過禮儀生活本身就是遵行天主的誡命。而因為怎樣祈禱,就怎樣相信,就怎樣生活(Lex Orandi, Lex Credendi, Lex Vivendi),禮儀生活會重塑我們的日常生活。
「不論本地人民怎樣恐嚇,他們仍在原處重建了祭壇,向上主獻了全燔祭,即每日早晚的全燔祭,按照規定舉行了帳棚節,每天依照法定的數目奉獻全燔祭;以後,獻了恆常祭,並在月朔、安息日和一切祝聖於上主的慶日,獻了全燔祭,和各人自願向上主獻的自願祭。」(厄上3:3-5)
「請眾向助佑我們的天主歌舞,向雅各伯的天主歡呼。請眾高唱詩歌,手擊鐃鼓,和彈琴瑟,奏悅耳的樂譜。在月朔之日和月圓之夜,在我們的慶節,吹起號角,因為這是以色列的規定,是雅各伯天主的誡命,當他出擊埃及國時,給若瑟立了這法規。」(詠81:2-6上)
還有由始至終更重要的是,在崩壞的時代,讀經很必要。因為「神視缺乏時,人民必放縱」(箴29:18)沒有神視,即沒有先知代言上主的話,即沒有上主的話,社會必崩壞得無救。然而,即使時勢再差,直到絕望得猶如「枯骨」一般,仍有一種力量能夠起死回生。憑什麼?沒有別的,只靠上主的話。
「他們常說:我們的骨頭乾枯了,絕望了,我們都完了!」(則37:11)
「他對我說:『你向這些骨頭講預言,向他們說:乾枯的骨頭,聽上主的話罷!』……於是我遵命講預言。正當我講預言時,忽然有一個響聲,一陣震動,骨頭與骨頭互相結合起來……」(則37:4, 7)
就這樣,天主教我在這個時代用讀經來維持信仰,而衪也在我讀經時給我安慰,使我喜愛了讀經。
作者:小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