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34「今天如何論述天主」主題分享)
加拿大剛做了調查,結果是少於一半人口有宗教信仰,基督徒比例也在下降,所以如果說今天的人如何論述天主,大概可分以下的看法:
天主是:
1.迷信
2.高高在上的判官
3.不可知的奧秘
4.等同人的良知
5.推卸責任的藉口
6.反叛的對象
7.沉默者
8.一切的答案
9.裝飾品
10.神跡賜與者
我也曾經用以上看法去論述天主,直到我去讀教理班,讀神學才有改變和出路,那時對天主的論述一下子豐富了許多,但都是借用教會歷史長河中對天主的描述,例如奧斯定的「主啊!你造我們是為了你…..我們的心永無寧靜,直至安息在你懷中(懺悔錄1:1),在聖人眼中,天主是人的止息。
另一位批判神學家是潘霍華,他的論恩典就顯示人用天主作裝飾品:「廉價的恩典是宣講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禮而不遵守教會的紀律,領聖餐而不必認罪,獲得赦免而不需本人親身懺悔。廉價的恩典是不需付出作門徒代價的恩典,是不背上十字架的恩典,是沒有道成肉身的和永遠活著的耶穌基督的恩典。廉價的恩典乃是我們給與自己的恩典」。
這些大師的名言都沖激我,但我對天主的論述仍然留在理智層面。隨著人生的嚴峻考驗,深感對天主的論述必須進入心靈的層次,盧雲神父的「浪子回頭」為我是一個轉捩點:「貧困、傷痛、掙扎、苦惱甚至是内裡的黑暗,可能仍然是我們經歷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上帝煉淨我們的方法。但生命不再是苦悶、怨恨、低沉或者孤單,因為我們知道所有發生的事都是我們去到父親家裡的一部分」。
我們的智慧無法掌握到天主的論述,唯一的依靠是聖言,新約中耶穌來啟示父,但舊約的一切都指向天父的慈悲及新約中的耶穌。我最初讀聖經是「唔知佢講什麼」,但不斷去讀釋經,慢慢就發覺聖言是發亮的金子,她因應我生活中每個情形去向我說話,或安慰,或提醒,或鼓勵,讀釋經久了,就發現聖經許多互相關連的地方,好比一個秘密花園,你進去後,發現曲徑通幽,引人入勝。
只有在聖經中看到自己的軟弱,自己的不堪,自己被天主寛恕,我們才可以由衷地向別人分享我們經歷的天主,那已經不是論述了,而是死過翻生的感恩之言;在聖言中我們看天主相遇,也和我們其他弟兄姊妹相遇,一同上路,跟著基督前行。天主已經不是什麼論述對象,而是同行的伴侶。
那麼珍貴的經歷,那麼珍貴的啟示,如何能據為己有?如何能秘而不宣?所以我書寫我心,我講課,但接觸的人很少,我又嘗試用流行的媒介去推廣釋經,例如傳短片上Youtube,但總覺得聖言文化推廣不夠普及,也沒有一種大家不分彼此,同心合力去推廣的風氣,始終是:「我們的粉絲多,我們沒有問題,我們有明星神父,至於你有問題,你自己解決吧」,堂區,宗教團體各種活動也日見蓬勃,但多少是以聖言為基礎就不好說了。
最後,福傳技巧?現代人那麼忙碌,能停留多久看一篇文章,看一段視頻?絞盡腦汁變些花樣去吸引人,但中間也感受到聖神的帶領,一言蔽之,聖言好甘甜,有生一日讀一日釋經,和人分享一日,因為自己已經上癮,無法自拔,聖言讓我接近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憐憫,覺得大家需要彼此負軛前行!
阿信
12/11/2022
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