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之恩
我感謝邀請我演講的醫生,但我知道,只有天主才可以利用這麼平凡的事,開啟我冰冷的心,搖醒我不冷不熱和膚淺的存在,所以我更感激天主。
我感謝邀請我演講的醫生,但我知道,只有天主才可以利用這麼平凡的事,開啟我冰冷的心,搖醒我不冷不熱和膚淺的存在,所以我更感激天主。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裡為了聖誕,有人會與主修和辦修和聖事,也會看到有人因著聖誕會與弟兄修和,冰釋前嫌。我想,這樣過聖誕才是最美好的。
如果我覺得幾時因為修讀神學,能加深和天主的交往,覺得被天主諒解,覺得被天主所愛,對應之下,自己有力量更加諒解別人,愛別人。這四十本神學書便完成了它的責任。
看見不同的教友進來,有男有女,有老有嫩,但來的原因都是一個:感覺自己離開天主遠了,要重新皈依天主。
關係破裂,一時間修復無期,直到梵二,即二十世紀中。從 1054 至 1965,漫長的幾近千年,以歷史的單位眼光來看,九百年絕對不可小覷。期間,雙方教會關係的歷史也不是空白的,曾出現好幾次和好的契機。
假如她在香港,也會教我們信靠天主和聖母,用愛來平息風浪的。
神長是否該用合適的方法,帶領這亡羊做回教友該做的本份?
「天主,我的祭獻就是這痛悔的精神,天主,你不輕看痛悔和謙卑的赤心。」(聖詠 51:19) 另一個同樣精彩的翻譯版本:「憂傷痛悔的心,祢必不輕看。」關於懺悔聖事或修和聖事,我經常想起聖詠中這段表述,印象深刻;人的深切痛悔,在上主面前,祂必垂顧,祂必靜聽。
在人生路上,我們有多少次被別人傷害?被排斥、被中傷、被誤會,那些令我們受苦的人,何等討厭,無論如何祈禱,不但無法原諒他們,忘記他們所做的一切,反而有意無意地想到如何報仇,結果仇恨不斷纏著自己,揮之不去。面對這樣的仇人,我們都很難寛恕,那麼面對殺害自己全家的仇人,又如何寬恕呢?看完《寬恕,我唯一能做的》一書之後,我對寬恕有更深刻的體會,原來寬恕是真的可能。
當然,最完美的情況,是自己真的覺得不能參與彌撒,有所悔疚,去辦修和聖事的同時,亦好好反思省察自己的信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