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中的愛 — 德蕾莎姆姆的心靈黑夜
德蘭修女經歷了四十年的心靈黑夜。在她靈魂深處,耶穌經常缺席。「但不論如何,耶穌對我來說就是一切,除了耶穌,我一無所愛。……我以我整個心靈、我的整個存在去愛。」在她給神師神父的信中這樣道。
德蘭修女經歷了四十年的心靈黑夜。在她靈魂深處,耶穌經常缺席。「但不論如何,耶穌對我來說就是一切,除了耶穌,我一無所愛。……我以我整個心靈、我的整個存在去愛。」在她給神師神父的信中這樣道。
翻閱這本關於 50 部心靈探索經典的作品,令我愛不釋手;對我這類不算博覽群書的讀者,它絕對是上佳的通識著述,大可一次過擷取多部經典的精髓,以及初步窺探對經典的評論,滿足我對這類名著的求知欲,豐富我對心靈探索的視野,給我提供箇中的入門之鑰。
架上七言是耶穌在聖週五被釘在十字架上時,說出的最後七句話。早於十六世紀,已有默想及以此為中心的祈禱傳統。踏入聖週,默想基督的苦難、逾越、救贖與釋放,架上七言給予很寬闊的啟發空間。
此書作者詹姆士 ‧ 馬丁神父就每一「言」引伸一個相關主題,七言七個主題,深入又生活化地闡釋與反省,其中不乏令人大感興趣的小故事及真實個案,有助我們開拓對七言的默想深度。
假如她在香港,也會教我們信靠天主和聖母,用愛來平息風浪的。
編寫者是德蘭修女的摯友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他引述又闡釋聖德蘭修女一個個實踐又實戰式的事蹟,如何徹底地體現慈悲。吊詭的是,德蘭修女在盡心盡力服務赤窮者,即使得到全球的肯定,在她內心深處,深湛的靈修經驗令她自覺是特別軟弱的罪人,日日夜夜仰賴上主施與愛、力量和悲憫。正因為培養出這種內在視野,她在赤窮者身上看見需要照顧的耶穌身影,在他們的眼睛內,她見到基督。
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出席助養女兒的大學畢業典禮,因我很想親口跟她說:如果能力許可的話,請將這份愛延續下去。
這本書名真的有點特別,突顯每一個「你」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正是德蘭修女一直以行動來強調的好訊息。她身體力行,教我們如何去愛,愛得徹底,愛得甘飴。
歡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又是倒數九月開學的日子,大人細路或家長、老師,都在緊密準備,整裝待發,希望以精神充沛的狀態迎接新挑戰。
這個時候,可能大家也不願讀太硬太思考性的巨著。一本給予我們廣闊深思空間的心靈小品,作為「抗逆小品」也不為過。
也不是第一次看德蘭修女的書,但這本《愛的光芒──與德蕾莎修女靜心祈禱》,應該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一本書。原因在於對剛封聖人的德蘭修女,有一個新發現──也就是不像特朗普、不像希拉莉那麼有錢、強勢的德蘭修女,為甚麼能成就那麼偉大的事呢?原來答案在於專注,對目標的執著。她的目標,就是耶穌,做甚麼也是因為耶穌。
這是一本來自加爾各答聖人的私人書札,縱然這本書札出版了若干年了,但隨著德蘭修女剛剛被冊封為聖人,她的內在心靈世界,更能給予我們啟發與細味,她的掙扎,也可以是我們的掙扎;她的內在經驗,也可以成為我們更深刻的內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