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慈愛 — 我和好爸爸的故事

瞥見書的封面,想必是一本新出版的童書或親子書籍,以父親作主題。翻閱目錄細看,直覺告訴我,封面似乎「遺漏」了幾句重要的描述,可以是「逾35位神父修女說自己爸爸的故事」、「逾35位神父修女:我和爸爸的故事」或「逾35位神父修女談爸爸」。無論如何,封面題字總不可缺少,還須大刺刺來強調,今時今日,在重要的事情上,「吸睛」已變成常態。

閱讀

教宗愛上推特說 — 改變世界,從停止冷漠開始

教宗方濟各上任踏入第七年,被譽為可親性甚高的「人民教宗」。他與時並進,擅用現代電子科技接觸群眾,他的推特 (Tweeter / Twitter) 有三千多萬追隨者,簡短道理能傳給全球多達二億人,觸動人心;他只有一位師傅——耶穌基督,他效法師傅的講道,簡短有力,感染人心;遠離冷漠,尤其貫徹天主教社會訓導精神,向貧窮人傾斜 (Option for the Poor)。

倫理 · 時事

可能有人想向教宗發動迫宮!

自古以來,宮庭不斷有鬥爭,我們近代人以為梵蒂岡不是一般的「宮庭」,所以應不會出現互相傾軋的事情,因為我們有的是天主,有的是愛心,有的是共融,有的是KOINONIA! 但若我們真的翻開教會歷史,就可以看到梵蒂岡的宮庭鬥爭比之歐洲以前的皇室或中國紫禁城內的鬥爭不遑多讓。 幸好,1870年後,教宗國沒有了土地,差不多完全給意大利吞沒。沒有了土地,可爭的東西少了很多。1963年梵二改革及民主思潮下,梵蒂岡透明度大大提高,樞機們也不能為金錢而鬥爭,很容易給媒體揭發。加上六十年代以來,幾位教宗都甚有聖德,有三位封聖了,這是十九世紀時不能想像的。 直到今天,理論上沒有人事傾軋,權力鬥爭吧?可惜事與願違,現在的權力鬥爭聚焦在保守派與開明派、或是被稱為改革派之間,他們爭的是什麼呢?若說中世紀的教宗們爭地爭錢爭權,現代的教宗樞機不會再為地、為錢、為權,哪爭什麼? 現在的人,高尚得多了!他們其實是為真理而鬥!改革的的一派,認為教會要再向前行多一步,和民眾,和世界接軌,才能更服侍世界。保守的一派認為,改革者們走得太前,失卻真理的標準,教會的底線。 其實,兩派人都有崇高的理想,認為自己是為真理而戰,各自代表天主說話!所以,進入廿一世紀的梵蒂岡式的鬥爭,就是一班有理想的人,不再自私,不為自己的錢財權力或女人,而是為了天主,為了真理而戰! 最近「馬爾他騎士團」事件,只是這種鬥爭浮上水面而已,可能陸續有來。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天主會怎麼想?(方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