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沉默的話語
踏入聖週至耶穌復活期,直覺驅使,提起此書,很想跟你談談這本祈禱小書。當你讀到書名時,有何感想?!既是「沉默」,又有「話語」,充滿弔詭性,又富留白感及想像空間。
另一樣吸引我的,是一位二十世紀的神學巨人,少有地撰寫祈禱小品,他寫祈禱心聲,我一定要讀。十分巧合,三天前聖週五,即三月三十日,原來是作者拉內的逝世日,如果有天他成為聖人,這天就會是他的瞻禮。
踏入聖週至耶穌復活期,直覺驅使,提起此書,很想跟你談談這本祈禱小書。當你讀到書名時,有何感想?!既是「沉默」,又有「話語」,充滿弔詭性,又富留白感及想像空間。
另一樣吸引我的,是一位二十世紀的神學巨人,少有地撰寫祈禱小品,他寫祈禱心聲,我一定要讀。十分巧合,三天前聖週五,即三月三十日,原來是作者拉內的逝世日,如果有天他成為聖人,這天就會是他的瞻禮。
這一趟日本的朝聖,每一天好像由天主親身帶領著我們,衪是在我們當中與我們同行,一次又一次見證上主的偉大。
如果教會是世界上的道德權威,那麼,在政治上,是否也要努力去找到答案呢?
生活在太平盛世,沒有太多對信仰 Yes or No 的掙扎,但在 16 世紀的日本就不一樣。
被譽為「日本天主教文學奠基者」的遠藤周作,其著名長篇小說《沉默》,又或者馬田史高西斯根據這本小說而拍的同名電影,都在借機解說當年日本教難的一段慘痛歷史。
【請按上圖繼續閱讀】
為洛特裡哥神父,死亡對他自己可能是利益,無奈神父卻要選擇過着委曲求全,看來好似貪生怕死,沒有為宗教而犧牲性命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