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探討 – 痛苦與救贖
靈性生命成長必須有反省,從人與天主及人的關係中會反映我們的盲點和缺失,要改正必會經歷心靈的痛苦。
靈性生命成長必須有反省,從人與天主及人的關係中會反映我們的盲點和缺失,要改正必會經歷心靈的痛苦。
如果治死自己只是為求擺脫痛苦,這只不過是另類的餵養自我。我不應該只求逃避苦難。若我是愛主耶穌,我應該好好接受痛苦。
原來人在軟弱中,看天國比喻之撒種的比喻會有全新的體會,主啊,對病弱的人,求你幫助我,使我能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去傾聽,把天主的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
最後,聖母七苦也必然讓她成了所有痛苦心靈的陪伴者,那裡算上我一個吧!
苦難是永遠有人問的課題,當然不獨是在四旬期的開始。從古至今,由哲學上的探討,到生活中的困惱,常引來我們詢問、質問、拷問及苦問。但答案總沒有著落,總令人不滿意。因為這是個沒有人能夠完全解答的問題。在發問的背後,大家渴望獲得的,其實是盼望,是更有愛的能力,感到活著真好。
約伯的豐厚賞賜不是因為他忍受了痛苦,而是他在苦難中雖有困惑但仍然信靠上主。
我們在這混亂的世代,應向天主求什麼?
十年後的今天,痛症依舊,如影隨形。
這本接近四百頁的巨著,來自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分別是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屠圖,二人一生都經歷不同層次及種類的苦難,由他們來講喜悅,足夠震撼人心,散發出來的睿智,令讀者如聽了扣動心弦的美妙樂章,深刻地打進人心。
在往後的日子裡,不少教會內的聖人,都能夠跟隨基督,把痛苦視為化了粧的祝福,甘之如飴,這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相信這也有助我們減輕自身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