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茲在茲 — 活在聖神中
「念茲在茲」意謂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今天此話可能已被濫用,說易做十分難。但永遠是一生的功課,切切實實,腳踏實地,從每天的生活中,無論喜與悲、樂與苦,活好每分秒,活好每個此時此刻。
盧雲神父演繹「念茲在茲」,是活在聖神中,從天主的角度看待生命,進入生命。
「念茲在茲」意謂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今天此話可能已被濫用,說易做十分難。但永遠是一生的功課,切切實實,腳踏實地,從每天的生活中,無論喜與悲、樂與苦,活好每分秒,活好每個此時此刻。
盧雲神父演繹「念茲在茲」,是活在聖神中,從天主的角度看待生命,進入生命。
讀過好幾本盧雲神父的,深深被神父的細膩筆觸所動,靈修意念也曾得到不少啟發。但這本歷久不衰的《心靈愛語》竟然未曾翻閱,自己也摸不著頭腦!近年瞥見新譯本,一下子被那句副題「經苦痛、歷自由」吸引,想與神父走一趟心靈愛語之旅;且要慢讀,讀兩段又細想一會,沉澱一會,如品嚐美酒,讓神父的「愛語」發揮它的感染力。
為何要慢讀?按「給讀者一點建議」表示:「切勿一次過讀太多篇屬靈勸誡,寫作過程經時,閱讀過程也應同樣。讀的時候無須按書中順序,你可從目錄窺見可能對你最有益之篇章。這些屬靈勸誡應似你生命餐桌上的鹽,多了便毀盤中飧,每次一點味更鮮。」因為那是神父的秘密札記。
「盧雲數度前赴辛辛那提新耶路撒冷社區探望我,並向我表示很渴慕群體及親密關係。我看得出那是他的熱忱與需要。其時社區初立,我和他會不時在那工人階級為主的鄰里中散步。他總令我心曠神怡(我想不出更恰當的形容詞)——難忘他永不止息的屬靈好奇心、他的柔弱、他對人的謙恭與關心。」
羅爾神父憶述摯友生前的種種,意念與真情俱全,剎那間,帶我們恍如昨天,想像盧雲神父眉宇之間流露的坦誠姿態。「人的脆弱,以及他從這赤裸裸的坦誠得來的醫治能力。」充分活出負傷治療者 (wounded healer) 的生命氣息。
近日心血來潮,翻閱沙漠教父語錄,言簡意賅,汲取來自荒漠的智慧,欣賞伴隨每個小故事的禪意插畫。忽然驚覺,此書中譯本出版於 2003 年,十七年前,沙士出現的那一年,真是巧合。
小書中見大智慧,超過一百段對話或小故事,寓意極深,富幽默感,令人會心微笑又恍然有所悟。大多是教父跟問道人的對話,內容不純粹是信仰或聖經的訓誨,他們在說生命、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大智慧。這裡的「教父」,正是初期教會至七、八世紀的沙漠教父。
恐懼是高牆,將我們圍困,令我們離開愛,也就是離開天主,越來越遠。
全城氛圍恰如近日天氣,陰晴不定,濕悶連連,踏入七一,灰調局面更可能升級。我們的內在世界如何迎向不穩定或存在悲情的外界環境,與其逃避,不如正視它,換個新態度,跟它們好好相處。盧雲神父這本舊作(撰寫於 1992 年),從未過時。因為苦痛、悲傷、患難,總有不少在我們身邊。
你一定不會對此書感到陌生!也應該不會對封面這幅林布蘭的作品「浪子回頭」感到陌生!福音中「浪子回頭」給你怎麼樣的默想啟發?此書是盧雲神父其中歷久不衰的佳作。
曾蔭權出獄,令我想重閱《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這本書。沒有一定的閱歷、沒有一定的年歲,是不會明白向下移動的奧妙,當然戀棧權力及錢財的人,更加不會明白。
早前聽了一個有關聖像畫的講座,竟然在高雄真福山4107的房間,掛的也是一幅聖像畫——《聖神降臨》。最初還以為與《盧雲的聖像畫祈禱手記》中的《聖神降臨》是如出一轍,原來是有分別的。
這一片向下移動的枯葉,再次提醒我:毌忘初心,要慎防這些誘惑,這是本書最重要的教導,這樣,才能發現活在基督內的真正喜樂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