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燄之心 — 隨著神操律動祈禱
厄瑪烏二徒見到「陌生人」舉起餅酒時,終於認出耶穌來,不禁驚覺:「我們(沿途與陌生人傾談時)的心不是火熱的嗎?」與我們渴望尋求與上主更親密的關係,不是如出一轍!祈禱、靈修、默想的過程,試過有這份觸動,感受烈燄之心火嗎?
厄瑪烏二徒見到「陌生人」舉起餅酒時,終於認出耶穌來,不禁驚覺:「我們(沿途與陌生人傾談時)的心不是火熱的嗎?」與我們渴望尋求與上主更親密的關係,不是如出一轍!祈禱、靈修、默想的過程,試過有這份觸動,感受烈燄之心火嗎?
有誰比耶穌「更接地氣」?!耶穌基督是百分百的人、百分百的天主,很弔詭性吧!
耶穌是完全真實的人,他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性格。默想耶穌的不同面貌與性情,只要想一想也感到很有趣,豐富立體多元,給我們很廣闊的默想與思考空間。
今年是「耶穌會會祖依納爵皈依 500 年」,上星期耶穌會 (Society of Jesus) 開始《依納爵禧年 500 週年》連串活動。剛被任命為主教的周守仁神父是耶穌會會士。關於耶穌會的出現,須由十六世紀說起。
吸引我讀此書有兩大原因,一是「渴望」二字,二是作者Fr Monty。多年前,這位耶穌會神父來港到長洲思維靜院,對依納爵靈修及指導非常細膩敏銳,得悉這是他第一本靈修中文著作,不想錯過!
帶著渴望,想深入了解「渴望」如何引導我走進靈性生命的旅程,即使知道「……是本好書,卻不太容易讀」,這是譯者之一楊婉芬修女對此書的初步評語。楊修女於 2018 年身故,她暈倒之處是她經常作靈修指導避靜的思維靜院。
我們談論了不少的靈修方法,有些是需要跟人學習,特別是歸心祈禱、基督徒默禱及聖依納爵神操。但是,有些是不需要學習很久的,例如玫瑰經、朝拜聖體或日課等。
現在香港教友用得最多的靈修或祈禱方法是什麼呢?可能沒有正式統計。
元旦日跟大家談談這本歷久不衰的領袖學書籍。它之所以在云云領袖學書籍中表現出眾,必有它的「出位」處。有別於商界一般的人才學或培訓學書籍,它要說的,其實是關於擁有五個世紀的一個天主教修會——耶穌會的內在心靈及靈修精髓。但說得更精準一點,這本書也不單單在談靈修培育,更進一步,在呈現實踐的哲學或理念。
恩寵是什麼?對上主的信德與望德又是什麼?頭腦上,我們知道上主一定眷顧我,但經驗上,曾否體會祂的記掛與臨在?最刻骨銘心的屬靈經驗,對你而言,曾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