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軟弱
沒錯,是神聖的軟弱,不是神聖的堅強。「軟弱」與「堅強」有時只在一紙之隔,神聖的軟弱深深吸引我,因為我們其實都是軟弱的、不堪一擊;更促使我埋頭細想聖保祿 (St Paul) 那玄之又玄的一句:「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林多人後書 [哥林多人後書] 12:10) 看似相互矛盾的陳述,很是吊詭。
沒錯,是神聖的軟弱,不是神聖的堅強。「軟弱」與「堅強」有時只在一紙之隔,神聖的軟弱深深吸引我,因為我們其實都是軟弱的、不堪一擊;更促使我埋頭細想聖保祿 (St Paul) 那玄之又玄的一句:「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林多人後書 [哥林多人後書] 12:10) 看似相互矛盾的陳述,很是吊詭。
關俊棠神父去年年底的新作,只出版了兩個月,尚算新鮮出爐,據悉是他 2021 年中潛心花了兩星期撰寫的,卻相當於整合了他過去二十多年的修行精髓。如果你讀過他的《心靈教育反思文集》(已斷版),自然發現這本《從割裂到圓融的生命境界》屬於反思文集的深化及提升版,從個人到社會層面,如何由割裂邁向實實在在的圓融與整全,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之間,探尋那道令人求之若渴的出路。
在泰澤祈禱的柔和氛圍中,大家都願意打開心扉, 一人一故事。
書 名:祢就是愛我 (When everything is said and done, I am infinitely loved) 作 者:布萊恩 ‧ 格羅根 (Brian Grogan, SJ) 譯 者:朱怡康 出 版:光啟文化 出版日期:2021 年 頁 數:104 頁 定 價:HK$93 這本彩頁小書,「美麗的」外表容易被錯過,被誤以為只是芸芸抒情式的作品之一,高談泛愛的偉論,只是過於軟性的文章。我實實在在告訴你:絕對不是。 如果你讀過同樣屬耶穌會的卡爾 · 拉內神父 (Karl Rahner) 所著的《走向沉默的話語》(Worte ins Schweigen),又細讀過以善感而敏銳的筆鋒著稱的盧雲神父 (Henri Nouwen),《祢就是愛我》的默想及祈禱反省,正介乎兩者之間;將可以是十分艱澀深奧的神學用語,以比較淺白易明的方式表達出來,字裡行間滲透的境界非常細膩、善感,恰似冬日綻放的陽光,散發溫暖,映照上主對我們的愛與了解,比真實還真實! 全書三十篇文章可謂對我們度身訂造,足夠一個月的默想份量,如果你喜歡,甚至可一讀再讀,每月循環再讀再想,成為屬於你自己的靈修養分,汲取更深入的啟發。 作者擅於引述聖經人物及靈修大師之言及行實,例如聖若望 (St. John)、梅瑟 (Moses)……聖依納爵 (St. Ignatius of Loyola),又有魯益師 (C. S. Lewis),「以前只要他不想上學,他就故意坐近剛出過麻疹的學生。如果他想弄一身濕,他就跑去淋雨。所以,如果他想肖似天主,他就該親近耶穌。靠近祢,我就能在我的愛中變得更肖似於祢。」幽默、易明且意思深遠,讀來令人會心微笑,有共鳴之餘,深受激勵。 生命本來就不是坦途,高低起伏,苦樂參半,有哪一刻不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都無阻祂的愛與我們的連結,誠如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在《福音的喜樂》(The Joy of the… Continue reading 祢就是愛我
忙中取靜,越忙碌,更加要從寧靜中得著力量,實踐祈禱,跟上主有更深入的連結。
此書由實踐出發,開宗明義,是一本祈禱指南,鼓勵大家在平日繁忙生活中,如何踏出第一步,實踐自己的祈禱生活。
事奉天主不容易,祂擁有一切,我們還可以給祂什麼?
若果你希望藉著修務謙德來免除痛苦,這個本身已是錯誤的想法。因為謙卑不是為了要令自己免除痛苦。真正謙卑的人認為自己只配受苦,故此甘心樂意受苦。
讀過好幾本盧雲神父的,深深被神父的細膩筆觸所動,靈修意念也曾得到不少啟發。但這本歷久不衰的《心靈愛語》竟然未曾翻閱,自己也摸不著頭腦!近年瞥見新譯本,一下子被那句副題「經苦痛、歷自由」吸引,想與神父走一趟心靈愛語之旅;且要慢讀,讀兩段又細想一會,沉澱一會,如品嚐美酒,讓神父的「愛語」發揮它的感染力。
為何要慢讀?按「給讀者一點建議」表示:「切勿一次過讀太多篇屬靈勸誡,寫作過程經時,閱讀過程也應同樣。讀的時候無須按書中順序,你可從目錄窺見可能對你最有益之篇章。這些屬靈勸誡應似你生命餐桌上的鹽,多了便毀盤中飧,每次一點味更鮮。」因為那是神父的秘密札記。
希望,有誰不需要!有哪個時代不需要希望!今天,我們總覺得比以往的世代更需要希望,因為「現今國家和世界的情勢就是缺乏希望」,作者梅蘭妮‧斯沃博達修女這樣道。
我不禁問:希望在哪裡?希望不是在人的內心嗎!望德可以培養嗎?
黑暗從來不存在。房間之所以漆黑一片,進去的人伸手不見五指,因為房間沒有光透進去。燃點一支蠟燭,燭光瞬間為房間注入生命;「希望」一如燭光,給絕望或困局帶來生命與光明。希望一直都存在,永不泯滅,只要人願意。
靈修的最終目的是成聖。在現世短暫的生命裡,我們擁有天主子女尊貴的身份,靈修之路是由自我中心走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