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 ‧ 異端 ‧ 殉道聖女
聖女事蹟讓我們窺見中世紀末段,對異象、異端、神秘色彩非常敏感,也容易被摻雜政治意圖;貞德的遭遇正存在這種元素,在戰爭紛亂的時代,她只得以堅毅的精神,接收訊息,回應召命。
聖女事蹟讓我們窺見中世紀末段,對異象、異端、神秘色彩非常敏感,也容易被摻雜政治意圖;貞德的遭遇正存在這種元素,在戰爭紛亂的時代,她只得以堅毅的精神,接收訊息,回應召命。
天主召叫我們每個人成為聖人,成聖自己,聖化他人,繼而轉化世界。
這條「魚」來自羅馬的地下墓窖,出自希臘文,意思是「耶穌、基督、天主、子、救世主」(Ι Χ Θ Υ Σ,Jesus Christ God Son Saviour)。五個希臘字母拼湊出來,左右兩旁收窄,中間最闊,全貌成魚形狀,初期教會信徒以此作為信仰的重要象徵符號或暗號。
「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這句大家都熟悉的說話,由誰先說的?答案是二、三世紀時北非教父戴都良 (Tertullian)。他本身是一名律師,思想嚴謹,在初期教會面對多方攻擊及異端時,跟其他教父一樣,撰寫很多著作大力護教,捍衛基督宗教教義的純正性。他深信殉道者的血不會白流,滋養教會茁壯成長。信徒都不是血肉之軀嗎?人性使然,他們都不懼怕嗎?殉道,何來的膽量與勇氣?
福音的寫作時代最晚是100年,那時候,聖史當然不能預見天主的教會得到全面的勝利,他們相信迫害會繼續,甚至相信耶穌很快便會回來,世界進入終局。
為洛特裡哥神父,死亡對他自己可能是利益,無奈神父卻要選擇過着委曲求全,看來好似貪生怕死,沒有為宗教而犧牲性命而生活。